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曾公亮 《宿甘露寺僧舍》
昨天有些累,很早就睡了。早上起来写博客,真的就想写一下王亦秋。
我看的第一本《三国演义》连环画是《马跃檀溪》,就是王亦秋先生画的。故事言简意赅,画面很动人。当时大约是小学三年级,看完之后总是忘不了,可能当时家里书很少,连环画也没看过几本。可能从那之后渐渐喜欢了《三国演义》。至于这是谁画的根本没记住。
10月19日,王亦秋先生在上海辞世,享年94岁。有关新闻机构透露王亦秋曾画过《马跃檀溪》才引起我的兴趣。过去的生活才历历在目。
到了五年级的时候,我有很多连环画。我的钱基本上都花在连环画上。后来又去摆摊子,用连环画赚钱,正是这个情节,我对连环画又有特殊的感情,同时附带喜欢了连环画家。
王亦秋先生是浙江镇海人,又名王野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著名连环画家。1955年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专职连环画创作人员,共出版连环画百余种,被人们称为“百变画叟”。他的代表作《杨门女将》、《兰亭传奇》、《林海雪原》、《清兵入关》、《西门豹》、《小刀会》等也都风行一时。《马跃檀溪》成为无数人的童年记忆。小时候看《西门豹》《小刀会》。那两书相比较更喜欢小刀会。很喜欢里面刻画的人物,一些历史知识也是从中得到的。王亦秋先生在谈及连环画的去向问题时说:“连环画走到穷途末路有各方面原因,我觉得就算消灭也无所谓。电影、电视、游戏那么多,玩的东西也多了。连环画要画得好,画得精致,现在还做得到吗?现在都在电脑里画画,做不到了。那索性不要画了,连环画的时代应该可以结束了。现在传播知识的作用没有了,顶多只能起到怀旧和欣赏的作用了。我老了,只好说‘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我不是文化决策者。在画连环画中长大,岂能无情。贺先生说‘死路一条’,不过是说了伤心话而已。”
中国有一个寓言,叫“杨子见歧路而哭之”。杨朱听说有一只羊在道路分叉的地方走失了,不知道走哪条路去寻找,难过的哭了。现在连环画也遇到了歧路,王老和贺老都在歧路上哭过,我收藏了几千本连环画,只能留给儿子。我不会哭,连环画肯定有他收藏价值。
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在我有生之年,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著,在有限的时空里,过着无限广大的日子。《雨季不再来》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