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莆阳玉湖陈氏一世祖为陈仁。陈仁是陈迈公的第十五世孙 (陈寔公的第31代裔孙),他在宋庆历元年(1041年)随父凌采卜居莆田城东南郊外白湖浦边(白湖后改名玉湖,即城厢阔口村,现已经开辟为玉湖公园)。北宋之末,南宋之初,白湖浦边村前还是一片湖海,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似“白湖映堂”、“玉笏朝天”,适宜人居并大有开发前景,加上子孙人丁兴旺, 故称“玉湖陈”。陈仁只有一个儿子陈贵(陈俊卿祖父), 陈贵生有三个儿子, 陈贵的次子陈诜(陈俊卿父亲)的儿子陈俊卿累官左丞相兼枢密使,受封赠少师封魏国公;陈仁也因曾孙而贵,褒赠太师沂国公;陈贵因孙俊卿贵,赠太师,封蜀国公;陈诜得益于子陈俊卿贵赠太师封冀国公。宋度宗咸淳四年,陈贵长子陈德载的第六世孙陈子龙, 殿试状元赐名文龙。陈文龙致仕之时,正值元兵南侵,宋室日渐衰微,在抗元卫国决策中,陈文龙跟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始终坚持抗敌卫国,1276年,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奉益王昰为端宗皇帝,陈文龙受封为枢密院参知政事,任闽广宣抚大使,先后讨伐广州之敌,平“漳州叛”和兴化“石守军叛”。当泉州蒲寿庚反叛,张世杰等奉帝入潮州,“仍命公守兴化”,他为了保存宋室和家乡兴化府城,和从叔陈瓒(拒归顺元朝被五马分尸,宋朝廷追赠为兵部侍郎)倾家荡产,招兵募勇,抗击元兵,保卫兴化府,并制两句“生为宋臣,死为宋鬼”巡城大旗,激励守城士民斗志;元兵派使者招降,他杀死使者表示“效死不去”的决心。最后,因叛徒诈骗,引导敌兵进城,他不幸被捕。陈文龙被捕至元营,面对敌将领,他大义从容,威武不屈,视死如归,从他被解离兴化时,他就开始绝食。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夏四月二十五日,在拜谒岳飞庙熏炉自诉时,薨于庙中(一说为吞熏灰而死),年仅四十五岁。皇赠其太师谥忠肃公;并赠其曾祖父太师封永国公;赠其祖父太师封安国公;赠其父太师封荣国公。从陈仁在白湖浦边开基到陈文龙, 玉湖陈刚好已是陈仁的第九代裔孙,因此外界誉玉湖陈是“一门二宰相,九代八太师”,陈氏后人也以此为荣, 在族谱中都有详细记载,在今天位于莆田市玉湖公园的玉湖陈氏祖祠里供有八太师的画像, 玉湖陈氏祖祠也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列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莆田市荔城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玉湖公园门口竖立着《陈丞相里第》的青石牌坊。
位于莆田市玉湖公园的玉湖陈氏祖祠
玉湖陈氏祖祠大门
玉湖陈氏祖祠八太师画像
《陈丞相里第》牌坊
据有关资料,在保卫兴化府城的战斗中,玉湖陈氏几乎是全族投入的,死伤众多,惨不忍睹,在南宋灭亡后,莆阳玉湖陈氏为了保存血脉,最后只好奔走各地安家落户。玉湖陈氏繁衍960多年来,目前较集中的分布在福建的莆田、仙游、福清、长乐、惠安、泉港、漳浦, 广东的潮汕、湛江、化州, 海南雷州、台湾的台北、高雄、台南和广西的北海。。。。。。等地。子孙遍布海内外,后裔已经有几百万人。据莆阳玉湖陈氏家乘编委会(2010.12)编撰的《莆阳玉湖陈氏家乘》记载: 莆阳玉湖陈氏自第三世后分为四房: 即陈贵长子陈德载的长子宋卿累官大理评事,其后裔为评事公房;陈贵次子陈诜的长子周卿累官大理评事知海阳县以子祖训贵赠户部郎中,其后裔为郎中公房; 陈贵次子陈诜的三子正卿累官湖南安抚使赠工部侍郎,其后裔为郎中公房; 陈贵次子陈诜的四子俊卿累官左丞相,其后裔为丞相公房。此后莆阳玉湖陈氏都以此编列谱系辈序。
前一篇:湛江陈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