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惊讶!汝窑就是北宋官窑?窑址就在段店?

(2018-04-07 19:23:05)
标签:

转载

分类: 文玩


原创 典藏之屋 2017-12-18 08:20:39

好多年没逛潘家园地摊了。最近办事路过,顺路逛逛,竟然看到一摊主摆有带匣钵的似汝窑的窑址瓷器和一些瓷片。

http://p3.pstatp.com/large/4e75000262fd8eede82f

(天青釉弦纹三足奁式炉残件高13.9 口径17.5厘米)

不敢相信是真。因我认为,潘家园至多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期几乎就己经没有真东西出现了。但看着这些残器、瓷片,似乎又无理由看假。这位经营快二十年老瓷的摊主张先生可能看出了我的诧异,赶紧说 : “这不是清凉寺汝窑瓷,而是段店汝窑瓷。”

我又问 : “那这些老瓷为什么还能搞得到? "张先生直言不讳 : “这些东西虽都是多年前收的,但知道的人少,都不认,卖不掉。不像清凉寺汝窑瓷,都知道,国家重点保护起来的也早。“

http://p1.pstatp.com/large/4e7600025f02096e8a56

(天青釉弦纹三足奁式炉底残件)

http://p1.pstatp.com/large/4e710003af0c42470f56

(带匣钵天青釉洗 口径 14厘米)

由于天气太冷,逛了不大一会儿就回到家,我查询一下有关资料 。

有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 : 鲁山段店窑址一旦立项受保护后,存世67件汝窑的说法将成为笑料。

http://p1.pstatp.com/large/4e760000698cf4a4da91

http://p3.pstatp.com/large/4e78000076183ca0f15e

(以2.943亿港元的天价成交的汝窑洗 口径13厘米)

这篇文章说 : 收藏鉴定将面临一次新的考验,目前为止,段店窑址烧造瓷器的门类,出土的已达到二十多个窑口品种,更叫人为之一新的是,出现了------奉崋殿款、大宋官窑款、蔡款、郊坛官窑款、官款、这些一旦考证为真,瓷器鉴定届将掀起新的风波,存世67件汝窑的历史将成为笑料。

据有关资料载 ;段店窑烧制年代:清凉寺窑经考古发掘后推测,其汝瓷烧制年代为宋哲宗元祐年至宋徽宗崇宁时期的二十多年;段店窑汝瓷烧制时间明显比清凉寺要长,仅凭发现北宋中早期的器型和纪年款推算,在北宋时期烧制时期就已达一百多年。

这与我前段时间去赣州参观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水东镇七里村“七里镇窑址 ” 一样,它始于唐止于明,初创时间比景德镇窑还早。因此我相信鲁山段店汝窑早于清凉寺汝窑之说应是成立的。

我选了一篇文章,再听听用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对鲁山段店窑研究出些成果和体会的冯保收先生怎么说 ;

原文按语 : 这是一个民间藏家对于文物保护的重大贡献,这是一个足以改写中国陶瓷史的重要命题,这篇文章理应引起整个文博和收藏界高度重视,一位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却用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不但揭开了一个古窑址的神秘面纱,还还原了汝窑的真实历史,并用大量的史料和实物依据,无可辩驳地告诉人们:北宋官窑就是汝窑,窑址就在段店!

http://p1.pstatp.com/large/4e730002b010a668b53e

我与保收先生多年前邂逅于某古瓷论坛,在那里,我们都是被围攻的对象,都是在“顶级专家”的讥笑和质疑声中一路相伴,而保收先生正是凭着不唯书、只唯实的求真精神,以民间收藏家的微弱力量,干了本应国家文物局和广大文博人应该干成的事,同时也郑重地向国家文物局提出希望:请国家抓紧组织对段店古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还汝窑一个真相,还民间汝窑珍品一个公道,还祖国文物保护一片蓝天……

http://p3.pstatp.com/large/4e730002b7dd8f157e45

关于汝瓷,八十年代以前,人们都是根据少量的馆藏品和古文献的只言片语,象背圣经一样去鉴定汝瓷,什么香灰胎、芝麻钉、蟹爪纹……,而清凉寺考古发掘之后,当事实摆在面前,而文博专家们固有的鉴定观仍然在可怕地延续着,很多专家仍在公开宣称汝窑只有67件半,同时,由于文物部门对清凉寺汝窑投入太大,专家的有些话都说绝了,而段店窑汝瓷一出来都不愿正视,生怕承认了段店汝瓷就打了自己的脸……

http://p3.pstatp.com/large/4e74000256cc6dbfe380

(天清釉洗 口径16.5 足径10厘米)

http://p3.pstatp.com/large/4e760001b145e9cad2db

一、北宋官窑的历史起因

北宋官窑大约创建于我国北宋晚期,南宋学者叶寘在其《坦斋笔衡》中道:“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逐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段文字的记载是我们今天研究宋代官窑的珍贵资料,它简明扼要,把宋代官窑建立的原因、时代沿革和烧造地址作了明确的叙述,使我们对民窑“受命”烧造贡瓷至皇家“自置官窑”烧造的发展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

《坦斋笔衡》中对于汝瓷和官窑关系的记述很清晰,即两者是密切相关的,也是不可分割的。它是在讲述汝瓷烧制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初期即“令”民窑烧制官瓷,后来宫廷对官用瓷的需求增加后便于管理又自置窑烧造,并不是有人认为的汝窑和官窑是两个窑、两种瓷。

http://p3.pstatp.com/large/4e7700010f32df61fa2f

南宋另一学者顾文荐在其《负暄杂录》中也有关于“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的记载。关于北宋官窑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但通过这有限的文献记资料,可以肯定的是,北宋徽宗时期的宣和、政和年间皇家建立了烧制官窑的场所即后人称谓的“北宋官窑”,就是说北宋官窑在历史上确实存在。由于多年未发现官窑窑址,已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大悬案。对此业界有三种说法:一是有其窑,在古都开封城下还未发现;二是不存在所谓的北宋官窑;三是汝窑就是北宋官窑。三者应必居其一。

http://p9.pstatp.com/large/4e72000243e36888829c

根据宋人关于北宋朝廷“惟用汝器”的记述,南宋朝廷“袭故京遗制”在凤凰山建立官窑,其器型、釉色、工艺均参照汝器。明曹昭的《格古要论》中曾提到:“官窑器....色好者与汝窑相类”,这一点从南宋官窑遗址出土大量的造型和釉色近似汝类器物也足可以证明。以上文献记述的北宋官窑实际就是汝窑,因汝窑有着皇家的色彩而被赋予了官窑的尊称。

北宋朝廷所设的官窑窑址到底位于何处呢?因多年来一直找不到窑址,再加上一些学者的各自理解,观点不一,甚至南辕北辙,使其就更显得扑朔迷离、神秘莫测。

http://p1.pstatp.com/large/4e720001cdcfd9a29e2c

http://p3.pstatp.com/large/4e730001bf7435f8086a

二、北宋官窑的新发现

笔者是一个河南古陶瓷爱好者,已从事古陶瓷收藏研究二十多年。河南古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厚重的河南古陶瓷文化,尤其是迷人的青瓷艺术深深地吸引着我。一个偶然机会我收集到了来自窑址的很罕见且又感到十分震撼的一些汝瓷残片,经过分析判断,感觉这些器物应与迷失千年的北宋官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或者说它可能就是北宋官窑,这个古窑址就是河南鲁山窑。

http://p3.pstatp.com/large/4e77000058c8cc788d98

鲁山窑位于河南鲁山县,宋时为汝州所辖,因窑址坐落于段店村而又称段店窑,其在盛唐时期以烧制花釉鼓瓷闻名于世。

http://p3.pstatp.com/large/4e7600005e6cfc2b0676

(段店的地理位置)

该窑在唐、宋时期为中原地区著名制瓷窑场,其烧造规模宏大,制瓷技术精湛、质量上乘、品种丰富,为历代官府所重视。经多年的考察和研究,发现段店窑在东汉时期已经烧制出了很成熟的青瓷器物,并在以后的三国、西晋、北朝、隋唐时期都有青瓷器物的出现(笔者在《鲁山段店窑青瓷探源》一文中已有披露),这些青瓷器物应该是早期汝瓷的雏形。

http://p3.pstatp.com/large/4e760001de2ea0e3c13a

(残片天青釉弦纹三足奁式炉高9原米)

近些年来该窑又发现大量宋代汝瓷遗存,且器型丰富、釉色多样,且不少还带有铭文和纪年款识,其器型、釉色及烧造工艺大多与清凉寺出土的汝瓷类似,但其品种远多于清凉寺窑,烧制年限远大于清凉寺(该情况笔者已在《鲁山段店窑汝瓷揭秘》一文中予以披露)。尤其大量龙凤纹、青铜器造型和带“官”字款识的汝瓷出现,表明该窑绝非一般民窑。结合历史记载以及大量的实物证据,经推测该窑很可能为北宋时期皇家和官府用瓷的烧造中心,即北宋中、早期由地方官府管理的“受命”为皇家烧制贡瓷,在北宋后期由皇家直接管理的官窑瓷场。

作者寄语 : 此文专业性较强,唯供专家 , 学者鉴赏。不奢求赞美,只祈求勿喷。

[典藏之屋 ] 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http://p9.pstatp.com/large/4e780000e23174398e86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