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反思

(2014-01-09 15:25:06)
      本节课涉及到三个活动,有两个重点:一是长度单位换算;二是刻度尺的使用。单位换算是容易被忽略的,其实要想讲透,学生真正弄明白很不容易。另外它是进行复合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是今后一系列单位换算的基础。基于此考虑,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讲了长度单位的换算。过程是循序渐进,首先从单位台阶入手,要求用科学计数法逐步找到其中规律,然后过度到稍微复杂些的换算。方法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即意义并用乘法写下来,指出单位换算的原则是等量代换,用特殊记号如颜色的区别让学生慢慢理解其换算过程。接着马上练习,并请学生板书,当场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课后作业看,个别学生依然存在些问题,如单位漏写、错写等。另外,在时间单位的换算上,只要略提一下即可,但是“一秒等于多少小时”这样的问题还是会给学生带来些麻烦。 
    第二个重点处理了刻度尺的使用。学生有基础,反而给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很多学生不以为然。我尝试了一下几种处理方法。一、利用五分钟时间自学并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再指出数据的不科学性,给学生以震撼。这种方法虽然能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但是由于活动时间在前,加上人数众多,很耽误时间,课堂效率不高。二、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自学使用方法并对比插图找出你认为的关键词,并尝试理解其意思,若有疑问可以小组内讨论,讨论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咱们共同解决。然后学生回答找到的关键词,并板书到黑板。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能完成此项任务。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关键词的意义,解决疑难问题,如“分度值是什么、为什么要估读等”。接着练习读数,学生批判对错,并找出原因。再留五分钟时间进行活动测量。这种方法目的性更强,教学环节更加紧凑,教学效果要相对好一些。即使这样,学生的数据依然会出现问题,如“单位多此一举,没有估读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