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w690/004g3eXYzy6Yy0uJFbl5b&690
花钱盛行于清代,花钱的特点之一是:多用吉祥语来祈求社会环境安定、祈求人们事事如意,它较多的反映出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祈求和愿望,因此它在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咸丰重宝背天下太平,从钱面文字就可看出: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状况的担忧,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外国侵略者的割地赔款,这些迫使清政府对他们的统治,有着强烈的愿望:祈求皇朝永安,天下太平。这是一种推断猜想和认识,事实也是如此。
笔者早年收藏一枚“天下太平”宫钱,直径142毫米,重790克左右,尺寸比较大。这枚宫钱看钱体,看包浆,看雕刻及铸造工艺,不客气说是到代的精品不为过。
看钱体,铸造周圆廓正、地章平坦,黄铜胎铸坯精修、砂型细密,铸形精美讲究,弥足珍贵;
看钱文,字迹清晰,钱文布局合理、字廓深峻有力,字体有修整痕迹,彰显咸丰帝字体的端庄有力;
看包浆,岁月流痕的感觉,明显自然存在,传世包浆自然厚重明显,通过包浆裸露的黄铜,可以清晰的看到黄铜是经过提炼的精铜铸造,有泛金现象存在。钱面上还可以看到兰色油漆,估计是文革时期怕被发现涂抹上的,随着时间推移,漆基本脱落了一大部分,现在依然完美。
历代的花钱,琳琅满目有不少。清代有267年的历史,笔者发现12位皇帝中有10位皇帝用过“天下太平”四字铸造宫钱。很有意思,如此连续,如此传承有序,这在钱币史上是绝对少有的。为什么呢?
据清鲍康著《大钱图录》,“天下太平”钱用于清宫奉先殿,是列祖牌位的“坠袱钱”,每改元后则铸新钱替代,铸造精美,为京局风格。凡铸造不精或风格不类者,多系地方所铸,不能称作宫钱。
祭天、祭祖、祭社稷是古代帝王的三大祭。这是对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延续。清宫奉先殿为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是皇帝家族祭祖的地方。所以,清代除皇帝年号不同外,背“天下太平”的宫钱,该是十代皇帝专用的祭祀祖宗的钱,这样解释看来就合乎道理了。笔者认为:它有可能是皇帝家族的“传承有序”的专用祭祀钱。再所以,这种祭祀钱要放在列位祖宗的牌位前,每年他们要告诉祖宗“天下太平”。如是这样,这种钱币就不能做的太小,根据列祖列宗牌位的大小感觉,我的感觉14公分左右较为合适,太小是无法摆放的。
咸丰重宝背天下太平宫钱,虽然不是流通货币,但其文字和所表达的内容可以肯定:绝对不是厌胜钱花钱,是实实在在的祭祀钱(坠袱钱)宫钱。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能不能站住脚?清代的《大钱图录》给出了答案,毕竟与清代时间在哪放着,很近。这只是笔者的判断与认识,也许还有其他更好的解释。
收藏是什么?收藏就是拿着藏品,在有限的历史资料中去推断猜想学习,达到收藏与鉴赏的目的。
http://s1/mw690/004g3eXYzy6Yy14x7HO50&690
这样看,油漆比较多。
http://s7/mw690/004g3eXYzy6Yy150LQ206&690
http://s1/mw690/004g3eXYzy6Yy1b3JcYd0&690
http://s15/mw690/004g3eXYzy6Yy1bBxTgce&690
http://s10/mw690/004g3eXYzy6Yy1n8jVLd9&690
http://s15/mw690/004g3eXYzy6YCLGWqCi1e&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