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对于光合作用的补偿点和饱和点的左右移动的分析分析

分类: 必修1教学解疑 |
光合作用是(Photosynthesis)
http://img2.ph.126.net/vJ9tWQRU3fVa23FuL6FXYw==/6597299564588098301.jpg
首先我们分析这几个点的含义:
1:光补偿点:所谓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在一定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呼吸作用数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光照强度。植物在光补偿点时,有机物的形成和消耗相等,不能累积干物质。当在光补偿点时: 此时的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也可表示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或氧气的吸收量=氧气的释放量)也就是说此时植物不在积累有机物。光补偿点的时候,植物应该处于一个光合作用很弱的状况下,此时 二氧化碳相对来说是充足的,也就是说二氧化碳此时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一个因素,那么光补偿点和什么有关?应该是和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有关,呼吸作用越强,那么就需要适当的提高光照强度以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来实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2:光饱和点:超过光补偿点后,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强度逐渐提高,这时光合强度就超过呼吸强度,植物体内积累干物质。但达到一定值后,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强度却不再增加,此即光饱和现象,达到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即光饱和点。为什么有一个光饱和点呢?此时的限制条件就是暗反应,也就是在这个点上,暗反应合成的有机物的速率已经达到了最大,而此时的光照强度下产生H和ATP的速率刚好可以满足暗反应对H和ATP的需要,如果光照强度继续增强,就会出现H和ATP的堆积。那么在此时我们可以看到一切影响暗反应的因素都会影响光补偿点。如果暗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速率增强了,那么其消耗的H和ATP的速率就会增强,那么需要更强的光照才能满足暗反应对H和ATP的需求。那么达到饱和点的光照强度也应该相应增强,应该右上移。
②
③ 如果图中是阳生植物,那么改成阴生植物时
a、b、c将怎样移动?
分析归纳:
①:增大二氧化的浓度,此时暗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将增大,也就是说消耗H和ATP的速度增大,单位时间内可以消耗的H和ATP将增大,那么也就能以一个更快的速率吸收光能,此时的需要一个更强的光照才能与最大的暗反应速率实现同步因此此时的光饱和点C往右上方移动,即能吸收更强的光照达到一个更大的光合作用速率。(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即二氧化碳尚未达到二氧化碳饱和点,如果已经达到二氧化碳的饱和点继续增大二氧化碳的浓度是不会使暗反应加快的,此时的光饱和点也就不会移动)此时的光补偿点呢,因为此时呼吸作用强度是没有变化的,所以光补偿点应该是不会移动的。
③ 如果图中是阳生植物,那么改成阴生植物,阴生植物常分布在光线较暗的地方,因此同阳生植物相比较,光合作用较弱,同样其呼吸作用也较弱,因此其补偿点向左移动,饱和点向左下方移动。
条件改变 |
A点 |
光补偿点b |
光饱和点c |
|
增大二氧化碳浓度 |
不变 |
不变 |
向右上移动 |
|
温度从25摄氏度提高到30摄氏度 |
下移 |
向右移动 |
向左下方向移动 |
|
阴生植物 |
上移 |
向左移动 |
向左下方移动 |
|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
不变 |
向左移动 |
向右上移动 |
|
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一般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生植物的高;
一般阳生植物的光饱和点比阴生植物的高;
一般碳4植物的光补偿点比碳3植物的低;但是,玉米比大豆光补偿点高。
一般碳4植物的光饱和点比碳3植物的高,而且玉米比大豆光饱和点高。
一般温度升高,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升高,反之则降低。
一般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光补偿点降低,而光饱和点升高
植物光合作用的补偿点与饱和点的改变,对于植物光合作用净产量的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以此为切入点,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从不同侧面进行了考查,而这正是高三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学生理解掌握却有困难。笔者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专题讲解与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