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子村出了个“硬”支书
上世纪七十年代,通河岸上的先锋公社二大队八生产队伴随着历史的巨变,进入八十年代更名为大运乡磨子村八社。磨子村地处石城山下,这里乱石很多,铁青色,硬度特大。远远近近的老百姓家里需要打凿石磨子,大都来这里采取,几乎无一例外。于是磨子村这鼎鼎大名就应运而生,不胫而走。村支书姓江,走马上任时,村民们都叫他江书记,随着村支书资历的加深,村民对他的称呼也就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有人叫他“僵”支书,有人叫他”强”支书,有人叫他”犟”支书,有人叫他”刚”支书,有人叫他"火"支书,有人叫他"硬”支书。源于这个村山高皇帝远,非常偏僻,思想开通的村民不多,有的遇事说不清道不明,有的遇事胡搅蛮缠,有的人为人处世不依文武,一诀二骂三开干。有的基层干部不知村情,一来这里下车伊始,哇啦哇啦发议论喋喋不休,言不及义;有的又常以领导自居,喜欢指手画脚,好为人师,,,,凡是此类情形,他只要遇到了,他都不会给相关的人留情面,直接地面对面,单挑单,硬碰硬,有句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此言不虚也。
磨子村幅员广阔,下辖八个社。八社山高谷深,地势陡峭,非亭午夜分,难见曦月。这儿人户稀疏,烟火淡薄;鸡犬相闻,往来堪嗟。要当一个磨子村称职的村支书,必须要有两个硬条件或者说硬本领。一是身体过硬,能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一是口才过硬,能举一反三,言之凿凿;能以其谆谆,使人昭昭。因此这位”硬”支书确实不属浪得虚名的等闲之辈!他特别善于打比方,讲进退,深入浅出,晓之以理。他常用哄猴儿下树,劝寡妇嫁人的功夫为当地老百姓排忧解纷,化干戈为玉帛,一笑泯恩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