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沉淀,传承千年文化
(2018-06-21 15:47:25)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历史,历史的长河见证了五千年的坎坷与繁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无价的瑰宝,作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更要珍惜这些瑰宝,把我国的文化传承下去。
我们的唐诗宋词,我们一步步发展的汉字,我们具有众多典故的成语,我们传承五千年文明的礼仪,我们的四大发明,我们的长城,我们的兵马俑,我们的都江堰等,不管是建筑、知识、还是发明,每一个文化瑰宝都令全世界的人们赞叹。
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习俗,春节“贴对联”、“贴福字”、吃饺子、放鞭炮;元宵节放灯笼,吃元宵,我们清明节扫墓,缅怀先人;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中秋节吃月饼等,都让我们体会的节日的趣味。
这些文化都丢不得,这些文化是国之根本,即使现代社会在发展,我们要与其他国家沟通交流,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些文化,这些文化记载着我们的繁荣昌盛,也记载着我们的屈辱历史,我们要牢记屈辱历史,昌盛国家,我们要牢记繁荣,再创辉煌。
我们令人咋舌的长城,是用先人的汗水一步步建成的,在没有任何先进工具的古代,我们又怎能想想先人是以什么样的精神才建成的宏伟,我们又其能辜负他们的心意,辜负他们的汗水。
我们传承文化,并不简单的以物质而言。再谈我们的诗词,中国诗起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这种草根文学可以让古代诗人花前月下,可以让他们在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的古代也能娱乐,即使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更是有许许多多的诗词传承,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的长情,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的坚定,也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励志名言。更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每一个诗句,每一个汉字,都传承着中华民族无限的瑰宝,这些文化又岂能丢。
我们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吸收,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尤其是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下,民族信心缺乏,凝聚力下降,文化流失现象非常严重。韩国抢先对我们的端午节进行了申遗,并且成功。继而又拟将“中医”,改为“韩医”。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报为文化遗产,埃及和韩国都声称造纸术应归属本国。我们没有珍惜这些传统文化,反而大肆追逐异国文化,过西方国家的情人节,圣诞节。
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完整的背过《弟子规》、《三字经》呢,我想我们不应该有所反思吗?不应该有所行动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