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季氏宗源考 |
【前惠子坡】明初季姓迁此建村,取名前坡。传说,有一富裕户名叫季平子,对人施行恩惠,后人称为惠子。因村址座落在岭坡上,且为纪念此人,称为惠子坡。为区别邻近重名村,该村在前,改称前惠子坡。
【后惠子坡】据《季氏族谱》:“吾族之世居惠子屯也,相传以明太祖迁民来自海东”。季氏定居后为教诲子女,安分守业,取名诲子屯。因村址座落于岭坡之上,后改称诲子坡。后来季姓续修族谱时,将“诲”字改为“惠”字,为区别邻近重名村,按方位称为后惠子坡。
【小古庄】据《重修营志·民社志》:“王氏传称原籍青州府吉尔巷,自南宋季氏迁来者,初居于莒东南山底庄。……明洪武间(1368—1398年),始迁祖珏来居朱陈店,二世分二支,后分住张家阿疃、狮子口、……小古庄”。后徐、孟、唐三姓由东海相继迁此定居,初始取名小官庄。民国初年,为区别重名村,以该村是历史悠久且古老的小庄之意,改称小古庄。
【花园】相传,唐、姚两姓先居。据《重修莒志》:“原籍传系东海县,一云来自东莞镇,旧谱失传,莫可考证。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迁居首南诲子坡,始祖至三世名字失考,四世分三支分住花园”。因宋代农民起义军红袄军首领马鬐王盘踞马鬐山时,在此建了六亩地的花园,季姓迁居后,依此取名花园。
【后车峪】相传,明初邬姓迁此建村,后李、孙、季等姓相继迁入定居,因村东面的山形似车轮,且村庄座落在沟峪处,取名车峪。为区别临近重名村,按方位改称后车峪。
【西相沟】据大店惠子坡《季氏族谱》载:“以明太祖迁民来自东海。”相传,明朝末年,季姓由惠子坡村迁东相沟西建村,故名西相沟。
【季家道村峪】相传,季姓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迁至王家道村峪西北侧建村,取名季家道村峪。
【季家岔河】相传,明朝中期,张、李两姓在此立村,以姓氏取名张家岔河。后王姓迁入,据《王氏族谱》:“先祖之至理也临沂北岔河村,……迁居岔河迄今三百余年。”清末,张、季、王姓中季姓鼎盛,改称季家岔河。
【陈家屯】据季姓玄孙嘉庆五年(1800年)为其二世祖立碑考证,季姓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由季家岔河迁此时,陈姓已在此建村,取名陈家庄。1981年县地名普查时,因与文疃的陈家庄重名,更名为陈家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