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戏与金华话

分类: 谈今说古 |
听戏笔记之二:
---《三请梨花·谯楼报三更》
婺剧老艺人葛素云,是兰溪人,擅长文武旦角,名角苗嫩、张建敏都是她的学生。葛素云唱的《三请梨花·洞房》,与苗、张略有不同。葛唱的“谯楼”,发音是“jiao-lv;谯缕”,近似越剧的吐音。苗嫩发音作“谯楼jiao-lou”,是地道金华土音。而普通话的“谯楼”读作“qiao瞧楼”,声母j与q,两者有明显不同。
师生之间的另一区别,是“三更”。葛素云唱作“三更,geng”,是地道的金华音,义乌、兰溪、浦江一带,都说“半夜三更,起早五更,geng”。而苗嫩唱作“三景,jing”,明显是借鉴了京剧发声,上口字。
所谓谯楼,是古代城门上用以瞭望的高楼:谯楼鼓角晚连营。又用于鸣钟报时。古书记载:世之筑城,必建谯楼。此乃汉之遗风。谯楼者,谓门上为高楼以望也。谯楼内每悬巨钟,昏晓撞击,使臣民闻之而生儆惕之心。天下晨昏钟声,数皆一百零八,而声之缓急、节奏,随方各殊。杭州歌曰:"前发三十六,后发三十六,中发三十六,声急通共一百八声息。"蓟州歌曰:"紧十八,慢十八,六遍凑成一百八。"益州歌曰:"前击七,后击八,中间十八徐徐发,更兼临后击三声,三通凑成一百八。"此三种击法,为天下南北谯楼鸣钟击奏之蓝本。
更,读gng ,旧时一夜分成五更, 每更大约两小时。三更为子时,即深夜11点到1点。从前,城巷里有更夫敲梆报时,声音沉闷,在夜空里荡开,颇有特色。
------2018.8.20处暑
----原载《2018.10.17 金华日报 ·文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