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埠古街
(2013-11-13 15:27:42)
标签:
舞文弄墨 |
戊子年九月二十日,与二施、朱子兄同游兰溪女埠镇。
记忆里的女埠是个繁华的江边小古镇。一条古街,称为上街、中街、下街,其实就一条长长的石板窄巷,沿着兰江平行而蜿蜒地走,通向一个遥远的未来。
女埠集镇,古名平渡。相传三国吴宝鼎年间,新守备乘船过此,见江边有成群少女在浣衣,遂命名为女儿浦。又因此地有瀫、浒两水,如两龙蜿蜒合抱,故又称双龙镇。濒临兰江,风景秀丽,人文底蕴深厚。如:
焦循,字理堂(里堂),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嘉庆六年举人。后因会试不第,即绝意于科举,在家建“雕菰楼”读书。他足迹不入城市,著书治学,范围遍及经学、易学、哲学、史学、数学、曲学等等,当时有“通儒”之称。焦循是位经学家,深受戴震的影响,激烈反对宋儒“存天理,去人欲”的信条。
焦循有一首诗《同年哥》写女埠,诗云:
“同年哥,竹皮为笠棕为蓑,上滩不得如滩何!同严嫂,人言十五容颜好,容颜今共秋山老。家住兰溪女铺(埠)东,往来送客江郎道。江郎山接仙霞关,行人南去舟空还。还时经过捉差处,锒铛系颈当差去。垂头典卖衣与钗,哥问余钱嫂不语。”
这是一首竹枝词,诗句质朴,反映了当年船工辛劳酸辛的生活。诗中言明“江山船”上的船民来自桐庐(或云当写作“桐年哥、桐年嫂”,因其出浙江桐庐之谓也)严州、兰溪等地。焦自注:古代自杭州至衢州的水路,十分繁忙,当地人呼舟子船工曰“同年哥”,其妻则呼曰“同年嫂”。《南浦秋录》说:“所谓江山船者,亦曰建德船。”诗中的江郎山,仙霞岭,是江山县的地名。
女埠镇位于兰江边,唐朝的宰相权德舆,宋代的杨万里,明太祖朱元璋,都在此留下过诗文遗迹。平渡巡检司就是明太祖下令设立的,寓意平安渡江。
宋代诗人黄庭坚《浣溪纱》有句云:“新妇滩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滩头,又作矶头。有人说,新妇滩就是女埠镇。唐宰相权德舆的诗里早写过:“新妇山头云半歛,女儿滩上月初明。”传说黄山谷是女埠人的女婿,故而对这里的山水熟悉且有感情。
女埠本地最著名的诗人,是明代的方太古,字元素,别号寒溪子、一壶生,读书好古,早年曾从章枫山学习经学,壮年出游三吴,与姑苏才子文徵明诸人相唱和,晚年归隐于故乡的解石山,筑有“青霞馆”,迹不出山,影不入俗。(解石山为金华山之余脉,俗名小桃源,因两边岩石如仙人用锯子锯开,故名。)他一生不仕,万卷诗书销日月,一湾鸥鹭共朝昏,诗风效唐代孟郊贾岛,以感时愤俗为多,如:“青壁得君瞻紫气,白云送我炼丹砂。分明路与蓬壶近,回首人间日易斜。”王阳明寓兰时,与他交往甚契。著有《寒溪子集》等传世。
女埠出人才。著名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王伏雄,就是女埠人。
女埠的土特产不少:杨梅,枇杷,甘蔗,板栗,小萝卜,落汤青等等。
女埠古街与兰江平行,长约三里多,街道路面也经历了由铺鹅卵石、青石板到浇成水泥路的变迁。在清代,这里是浙中西主要的盐市,有“河西都会”之称。镇子里有小巷十余条,早先的时候,江边曾多达十多个码头,热闹非凡,从早到晚没有歇空的,船上缷下从赣皖、江山、衢州上下游各地运来的山货、茶叶、米粮、柴炭、猪羊禽蛋,也把穷苦人家的未成年少女扔在了这答儿,任她们自己去闯荡漂泊,听任命运的安排。富商店铺,多为木结构二层,楼上皆开一人多高的“大水窗”,盖因当地常涨大水,为方便逃生者而设计也。
临江的旧宗祠、老店铺、古民居等都用长条石砌基础。著名的王氏家廟“三槐堂”里有一对金桂树,高出祠堂屋顶,传说已有百八年历史,这次我们去时,刚好花谢,但余香尤存。然而沿街早已没有了昔日的热闹,多少显得有些寂寞冷清。难得的几个住户说,“从前啊,这里是没得说的,可如今公路交通更方便快捷,加上富春江水库一挡,水路也就衰落了,居民也少了,这么一条古街,缺乏有能量的人来牵头,来投资,来开发旅游,真是群龙无首,万分可惜呀!”
女埠古街今有个文物市场,刘文明老板说,方圆五百里的古董构件,都送到他这里来收购的。而各地的主顾又到他这儿来买去搞装修。
百年街,繁华事,豆腐汤,在梦里。其实女埠古街至今古貌宛然,值得保护,值得开发,值得一游。
( 原载 浙博天地 责编 陈翌伟;兰江导报副刊 编辑 邵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