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丘设计之旅 | 东京表参道 (1)

标签: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杂谈 |
分类: 专题 |
迈丘设计之旅 | 东京表参道 (1)
导语:
表参道,被称为“日本的香榭丽舍大道”,全长约1公里,位于东京原宿青山一带,离涩谷不太远的地方,与原宿、涉谷、代官山一起形成东京四个最具特色、风格不同的时装店聚集地的。用了70年左右的时间,演变成为大量风格独特建筑物和成排的榉树共同演绎的具有欧洲街道风情的奢华时尚的购物商业街。MVRDV、伊东丰雄、妹岛和世、安藤忠雄、Herzog
de Meuron、青木淳、桢文彦、隈研吾等,今天迈丘小编带您一起走进表参道。
国立代代木竞技场
丹下健三
1964年

丹下健三,1987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1964年设计的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可谓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
东急广场(tokyu
plaza)
NAP建築設計事務所(中村拓志)
2012年
GYRE
MVRDV建筑事务所
2007年

设计概念为[swirl(旋转)],GYRE的每层都旋转了一定的角度和下层错开,确保商铺的外立面最大面积地面向表参道,并考虑到前面连排的榉树,相互配合。该项目由7个楼层组成,每个楼层的面积均占总平面图的60%。这些楼层通过扭曲布置后会围绕出一个中心区域,而其外部则是露台、楼梯或电梯。如此的一内一外,则形成了一个螺旋结构。这一内一外的两条螺旋线路则连接着每个水平通行区域,或者是穿过在中庭内的商店,完美的将表参道大街与摩罗街相连起来。
表参道Hills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1995年成为普利策奖得奖日本第三人,被誉为“光影的诗人”。他的人生甚有传奇性,年少时家境贫困,童年在木工作坊度过。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

表参道Hills全长250米,分为本馆,西馆和同润会馆,安藤顺应倾斜的地形变化,馆内由一条坡道沿着店铺一直盘旋而上,上层部分是日照良好的住宅,从住宅里可以将本街区的象征物——街道两旁的榉树一收眼底,可以感受榉树缝隙透出的阳光、微风、表参道街道的声音。
TOD'S表参道
2004年

TOD'S则完全抽象地再现了表参道的榉树的概念,建筑地面呈L型,门前有片狭小的空地。为了使建筑有一个统一的体量,把这片区域围合起来,形成一道榉树剪影状的墙面。这个既是图案造型又是结构体的建筑表层,由300mm厚的混凝土及镶嵌其中的无框玻璃构成。这样形成的表层支撑着跨度为10-15米的楼板,创造出了没有柱子的空间。
HUGO
BOSS
团纪彦
2013年
ONE表参道
隈研吾
2003年

隈研吾以擅长使用木材等自然素材而闻名,产量较高的日本建筑师,在国内最为人知的便是“长城脚下的公社”的竹屋设计。这间THE ONE 也十分低调。简洁的体量和格栅表皮,使建筑消失在树影之中,只随着日光变化着光影。
Ao 日本設計
2009年
Sprial
槇文彦
1985年

作为丹下的学生,槇文彦成为继老师之后第二位得到普利策奖的建筑师。因为1层内部的大型螺旋楼梯空间被称为[spiral],1层为咖啡厅和画廊,2层为本土设计师的创意产品为主的商店,餐具,杂货,创意小物件,是挑选手信的好地方。

从1层的画廊中的螺旋状坡道可以边欣赏画作边走向2层的商店,2层的楼梯间摆放有休息的长凳,可以从上眺望青山大道。建筑的造型由大大小小的格子,圆锥形和白色的柱子像拼贴画一般拼接而成。有的时候总分不清他和黑川的作品。
FROM-1ST
BUIL
山下和正
1976
安藤忠雄
根津美術館
隈研吾

隈研吾日本著名的建筑大师,他提倡的以“负建筑”取胜的设计理念。追求以石头,木材,竹子,和纸等素材为材料的“自然建筑”。这与现在广泛采用的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等来支配环境和空间的现代建筑,即所谓的“胜建筑”形成强烈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