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承恩《西游记》诗词鉴赏

(2014-02-24 01:18:30)
标签:

杂谈

娱乐

 

吴承恩《西游记》诗词鉴赏

inkstones

西游记诗词

第一回

1。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我的理解:混沌之初天地未分,那时候的宇宙恍恍惚惚渺渺茫茫,人类还不曾出现。自从盘古开天地,从此天地分明。天地生成万物,养育万物,真是至仁至善。欲知宇宙本源的功能,须看唐僧师徒西游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

这首诗描述了宇宙天地的形成,并告诉读者,西游记的故事蕴涵了宇宙最根本的道理,讲述了造化的功能。

 

 

2。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

潺蔽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看西游记的诗词有时候就是享受,就像这首描写瀑布的诗。

前两句描写水帘洞瀑布的壮观,像天上的白虹,长有千寻。白虹象征着正气、阳气,荆轲刺秦就有白虹贯日,孙权的白虹剑又名纯阳剑,把瀑布比作白虹,可见其有股天地之纯阳正气。接下来两句是说水流源源不断,猛烈的海风吹不动,夜晚与江月相辉映。这两句寓意着这股纯阳正气根本不受外界邪气的干扰,内在刚强,如如不动,可比皓月。再下来说瀑布对环境的影响,它像一道冷气,把青山分成两半,流下来的水滋润着两岸的花花草草。这两句说明这股正气不仅刚强于内,而且厚德于外,它向外发散,滋润他人。最后两句中,蔽是遮蔽,帘帷也是用来遮蔽的,暗指它有所遮蔽,即水帘洞。

 

这首诗把水帘洞的瀑布比喻成强大而厚德的浩然正气,又为其后的洞天福地水帘洞埋了伏笔,花果山不愧是天地精华所聚集之地。

 

3。

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

这首诗指出,从此开始,孙悟空要走出精彩的人生了。时来, 有缘,天遣,这些似乎都在说孙悟空的精彩人生是命里注定的,也就是造化弄人啊!

 

4。

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

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这首诗是说水帘洞的好处。外面的瀑布带有纯阳正气,那里面的洞府必然是个洞天福地,看里面的摆设,肯定是有神仙在此居住过。

 

5。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这首诗描述了美猴王并点出了丹道。前两句是说美猴王生成的根本,乃是天地造化和日月精华所孕育的仙石。接下来两句是说美猴王出生的情况,造化孕育出猴子,便是道的作用,而有了“美猴王”这个名姓,也就真正成为一个有灵有性之物了。把美猴王比作“丹”,寓意作者要借天地孕化美猴王来说明夺天地造化之丹道。接下来两句是说真正的丹道,是由内观和外合来完成,也就是性命双修。最后两句是说历来修行丹道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如此修炼的,修成以后就可以称王称圣任纵横。

这首诗说明美猴王从出生到现在,就好比是炼丹的过程。这是对丹道的一个概括,和小说开头的造化会元功相呼应。

6。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这首诗可以看出,猴子们基本都是吃素的。

7。

天产仙猴道行隆,离山驾筏趁天风。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这首诗承上启下,既说了美猴王天生异禀,又说后面会遇名师,注定将有不凡的成就。

8。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这首诗是对普通人一生为了功名利禄而不顾生命健康,为之辛苦奔波,争斗不休的辛辣讽刺,和修行人的与世无争形成鲜明的对比。都说西游记有内涵,看了这首诗,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去思考一下人生吧。

 

9。

骛髻双丝绾,宽袍两袖风。貌和身自别,心与相俱空。
物外长年客,山中永寿童。一尘全不染,甲子任翻腾。

 这首诗是对菩提祖师的道童的描写。别小看这个道童,人家已经是跳出三界的永寿童了!他已经证悟了心相俱空。道童都有这么高的修为,那接下来的菩提祖师当然更不得了了。

10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这首诗是对菩提祖师的描写。 大觉金仙、 祖、 不生不灭、 万万慈、 与天同寿、庄严体等等这些词的出现表明,菩提祖师是极其厉害的,成佛成祖,肯定不在任何人之下。有些人说菩提祖师不怎么样,那是只看到故事情节,他们肯定没好好读过这首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