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听课体会及反思
(2014-03-07 16:14:23)
标签:
佛学 |
本次听课收获颇多,觉得受益匪浅。整堂课教学环节流畅,有条不紊。教师语言简洁有力,具有启发意义,引导到位。教师语言幽默,善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课堂上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表述问题非常清楚,算法说的非常明白,而且孩子们回答问题特别积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比较明显。练习题的设计很有层次性,对练习题的处理运用不同的方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加强的。这里说几点自己的想法,学生说完算法之后,是否应该及时出示口算题巩固一下算法。再就是学生出错之后,是不是应给学生留有一些思考的余地,别急着让其他学生帮他。
本次听了王娟老师的《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感觉收获颇多。王老师语言简练,有较强的启迪意义,问题交代非常清楚,评价性语言非常到位。学生的思维活跃,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们各抒己见,
本周听课反思
本周有幸聆听了五位老师的课。每位老师的授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各自的先进教学水平,设计精巧,语言精练,这些课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谁能将它运用得恰到好处,就能把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司翠萍老师的过渡语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把学生带入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李建老师老师用自己挥洒自如的语言让孩子们整节课都激情高涨,使学生真正的融入文本中,能够抒真情、说真言、讲真事。
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就是艺术”,我会深研这句话的,在教语文中学语文,在学语文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我想今后我会从以下几点逐渐促进自己:
一、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当中我要有春风化雨般的柔情和孩子交流,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课堂注重学生的实际知识的掌握,注意美化课堂教学,情景教学。
二、课堂教学要注重教材的重点,教学生不是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而是要跟着学生走,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己去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去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突出了个性的发展。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博采众长,积淀教学素养,也让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我感觉这节课的前置知识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本课的核心知识点我感觉应该是知识的迁移。运用前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学习新知识。这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加减法计算的顶尖时刻,最高阶段。因此我调整了教学思路,由32+21导入,让学生回忆计算过程;然后独立解决320+210,在交流中体会计算方法,与两位数加减法对比分析,体会迁移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接下来练习320+210;然后计算326+64,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相同数位对齐的必要性,明确从个位算起。最后是全课的小结,让学生回忆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与原来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明确计算方法,体会迁移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三位数加减法验算》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作准备的。学生对验算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学习,为此,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合理利用知识的迁移,降低学习的难度。
我首先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口算,看6+7=13直接填出13-7=(),7+6=()。进而把数据变大怎么办?看329+452=781直接填出452+329=(),781-329=()781-452=();为什么能这么快填出结果?让学生从讨论中悟出其中的道理,是根据(1)交换两个加数的位数,和不变。(2)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看来原来的算式结果算得对不对,只要利用后面的两种方法检查一下就可以了是吗?学生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很新奇,非常乐于尝试,使学生激情高昂的投入到后续的学习当中。
二、尝试验算,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以上规律,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想尝试一下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这时让学生独自尝试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满足的他们的成就感,也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三、引入竞争,养成习惯
让孩子掌握验算方法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我所教这个班的班级情况,看看每天课堂练习、作业的准确率,每个学生能达到一道题不错,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在二年级(上册)
一、旧知与新知的有效衔接
二、操作与思考的有效合作
本节课中,两位老师依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贴近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小数的认识的兴趣,从而引出对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
史俊华
近两周来,我有幸观摩了我们学校十六位老师的数学精品课,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新理念,新感受,新思考,真可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广阔舞台,令各家可一展风采。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机。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1、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
2、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各课都展示了新的理念.
总之,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当今正处于课改的大背景,新形势,学科间的互相联系和渗透,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创新摆出,五花八门,课堂有很多新颖的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一节课热闹非凡,活动众多。刚开始听这样的课,让人感觉眼前一亮,数学课不再像以前那样呆板了,自己也模仿着去做。可听多了让人不禁感觉这是我想要的数学课堂吗?自己的实践也证明,为了形式而走过场,发展的是原本数学能力就很优秀的那一小部分学生,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非但没能培养提高孩子们的数学能力,反而养成依赖小组成员,自己不动脑思考,不动手参与的坏习惯。试想这样做如何能落实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数学课堂呢?名师就是名师,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我们会看得更高,更远,会进步得更快。今天听了潘小明老师的课,让我耳目一新,真正的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想要的数学课堂吗?这才是真正的数学课,优质的数学课。
潘老师的数学课堂从头至尾都是围绕着数学问题展开,围绕着一个主题(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关系)进行,一环紧扣一环,知识衔接非常自然,有水到渠成之感。整个课堂注重的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方法的渗透。
课伊始,潘老师就出示了这节课要研究的数学问题,两根铁丝,一根长20厘米,一根长24厘米,围成一个长方形,哪个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他先让学生大胆猜,。然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经过验证,学生有三种意见,潘老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当学生意见不统一但又认为自己的意见对时,潘老师就举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让第一排同学都站起来,有男有女,提问站起来的都是男同学吗?都是女同学吗?一个小而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统一了认识。趁热打铁,潘老师接着又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两个周长一样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会相等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又陷入了数学思维中。潘老师说能举个例子吗?及时渗透数学方法。接下来的数学课堂更精彩。潘老师让学生分析原因,由于出现了困难,潘老师就让学生多搜集材料,这样就能发现周长与面积的关系。潘老师把学生搜集的材料进行有序整理,让学生便于观察发现规律。课到这我以为该结束了,但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潘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什么时候面积最小?学生又陷入了新一轮的思考讨论中。名师出高徒,当学生回答永远小不完时,下面听课老师为学生的精彩发言热烈鼓掌。真不愧为名师,总是让人出乎意料,总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让我们非常佩服。
这才是真正的数学课堂,思维训练一浪高过一浪,让学生应接不暇;这才是真正的数学课堂,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数学能力得到充分培养;这才是真正的数学课堂,让听课教师乐听爱听想听,怎么听都觉得不过瘾。这样的数学课堂何愁学生不喜欢,老师不喜欢。
听了潘老师的这节数学课,带给我的震撼真是相当大,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让我找到了真正的数学课堂,让我不再迷茫。在今后的数学课堂上,我会向潘老师学习,真正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参与,想办法验证,教给学生必要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让我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园,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让我的数学课也真正充满数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