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教学设计
(2024-04-11 14:31:04)教学目标
1、通过《牧歌》的欣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2、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和声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牧歌》的意境美,使歌曲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教学难点
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和声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歌曲《天堂》)
3、请同学们来讲一讲,介绍一下这个民族。(蒙古族)
二、新授
1、师:蒙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2、师: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3、师: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哼唱)
4、比较两句
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
上句: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5、师: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学生一起跟音乐轻声唱一唱)
6、欣赏《牧歌》
(1)师:请你闭上眼睛听,现在又想告诉我什么?(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
师: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视屏)
师: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2)师: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3)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4)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幸福、自由的民族)
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复听歌曲)
三、拓展
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请同学们说一下说欣赏完的感受)
师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四、课堂小结
前一篇:《敲起我的小木鼓》教学设计
后一篇:线上观摩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