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合唱的发声训练
(2019-01-15 10:57:19)
儿童的发声器官尚未成熟,他们用声纤细,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声音甜美清脆明亮,只有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共鸣。特别是七至十一岁的童声,可以说是童声最好的阶段,因为男女孩子音色相同,声音干净漂亮,自然音域为十度左右。因而抓好这一段发声训练,可为今后增强表现力,提高演唱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声音位置——儿童歌唱时的发声必须是高位置的头声发声。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训练儿童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儿童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音量。为此训练时先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发声先采用下行音阶,起音大致从d2
音开始,用母音“U”和哼鸣进行训练。这是因为d2
音是必须用头声才能唱得出来的音高,母音“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也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克服喉音、大声吼唱、位置低、声音“炸”的毛病。可采用一些练习曲进行演练。
(2)吐字咬字——熟练地掌握咬字吐字技术,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更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字正腔圆”与“字正腔纯”的目的。在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平时坚持讲普通话,使之逐步掌握好普通话的正确发音,这是克服地区方言的有效办法;习惯用“奶声”“扁嘴”说话的学生多用带“a”、“o”的母音进行训练。
(3)节奏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练习等,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为合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