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需要
一般而言,幼儿年龄特点直接决定着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活动材料,提高材料投放的针对性与计划性,进而满足各个年龄阶段幼儿的教学需求。结合幼儿实际活动需要,各个活动区域中的活动材料分配要得当,合理设置区域侧重点,特别是针对小班幼儿,不仅要丰富材料种类,还要保证材料数量,以防止出现争抢现象,影响区域活动的有效性。针对大班幼儿而言,由于幼儿思维能力、空间知觉以及数形能力的提高,对活动材料的操作性和智慧性有一定要求,可以提供较为复杂的活动材料,激发出幼儿的探索兴趣,提高兴趣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进而在探索中不断锻炼幼儿的各方面能力,达到区域材料投放的目的。除此之外,区域材料的投放要结合区域功能和使用要求,例如语言区要提供阅读材料,并根据幼儿年龄规划书的类别,小班幼儿要以图画为主,内容有趣易理解,有利于对幼儿读书兴趣的培养;针对中班、大班的幼儿,要结合幼儿实际兴趣入手,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引导幼儿复述阅读材料中的故事,提高读书认字的能力。
2.适应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
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进行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并关注幼儿个别差异,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兴趣与个性,并在个人综合能力方面也存在加大的差异,对知识和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接受速度也不尽相同。对此,以培养幼儿个性差异为思想指导,在进行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幼儿的自立能力,自己决定活动内容、选择玩具,培养幼儿独立意识,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其次,在进行区域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开展相关活动,根据个体差异提供区域材料,使得区域材料可以与幼儿活动需求紧紧贴合,在良好的活动环境中丰富体验、获取知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最后,在进行区域材料投放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投放原则,材料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投放,逐步提高活动操作难度,提高幼儿探索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进而实现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幼儿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各种教育活动和区域游戏中,还应该充斥在一日生活中,幼儿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晨谈、盥洗、户外运动等时间帮助幼儿各项能力更好地发展,激发幼儿的潜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