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毛绢厂废墟拾遗

标签:
教育历史旅游美食文化 |
丹东毛绢纺织厂成立于1963年07月05日,注册地位于丹东振安区五龙背镇,曾是丹东地区最大的纺织企业,鼎盛时期有纺织工人七千余名。

这曾是丹东毛绢纺织厂门前最繁华的马路,如今也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站在五龙背动车站可以眺望毛绢厂的全貌。

毛绢纺织厂的正大门,可窥辉煌时期的壮阔。

大门上的大号壁灯,曾经照亮无数纺织工人的足迹。

宽阔的大院办公区,如今也是冷冷清清.

自从1997年破产重组后,丹东毛绢纺织厂就处于停顿状态,目前仅有留守百余人。

毛绢厂巨大的锅炉蒸汽车间。

破产二十余年,两部巨大的变电铁架也早已经锈迹斑斑。

所有的厂房里的设备都被拆除殆尽。

除了河边的青草泛出绿色外,院内毫无一点生机。

高耸入云的烟筒向人们述说着什么!

工作区的水泥大门早已经开始剥落。

昨夜一场中雨,工作区的甬路上开始积水。

一排排厂房静穆竖立,沉静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围墙已经被荒草淹没,

过去熙熙攘攘的甬路如今也是杂草丛生。

空旷的生产车间除了巨大水泥柱外,已经看不出来热闹的生产景象。

看见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像二战时期的营房。

雨后夕阳西下,毛绢厂更显得凄凉。

在夕阳映射下,偌大的厂区有一种阴森森的感觉。

空旷的厂区就我一个人闲逛,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

一位在此工作过的退休老工人说:“厂里所有的东西都拆掉了,一个零件都没剩下”

毛绢纺织厂左侧的厂区。

已经无人待见的毛绢纺织厂。

已经拆掉了门窗的附属设施。
毛绢厂后身的厂房也已经破乱不堪了。
一只野鸡从废弃的厂房飞出,惊得我一身冷汗。

除了风声,厂区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

萧条,冷漠和杂乱也是丹东五龙背镇的写照。

当你站在高处,眺望此情此景,你会作何感谢?

这难道是宿命呢还是必然呢?

通风口的玻璃有的还完好无损。

巨大生产车间早已经空无一人。

巨大的玻璃窗有的还几乎没有破损。

曾经储存生产资料的厂房。

一眼望不到头的送货通道。

由于下了一夜雨,厂房内部开始透过雨水。
至今还存在的毛绢医院。
至今还存在的毛绢俱乐部,上面的“为人民服务”的五个大字仍然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