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2016年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特征分析及感悟

(2017-02-06 23:47:28)
标签:

转载

分类: 评课赏析
2016年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特征分析及感悟
摘要2016全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中的30节说课为研究样本,从课堂内容呈现与教师个性风采特征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和整理。研究发现,本次说课展示课题选择多样,课堂导入有趣,教学活动丰富,作业布置新颖,指导思想深刻,展示效果显著,为观摩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教师在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目标的描述方面,还需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在课后反思方面,需要注意平衡优点与缺点;此外,有的课堂内容过多,一节课的时间比较紧张,因此要注意课堂容量适当。
关键词 初中化学 说课   课堂内容  个性特征
 
201610月,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竞赛在丹桂飘香的成都举行。笔者有幸观摩了这次盛会,现就欣赏于成都七中会场的30堂说课内容进行整理分析,与读者分享,以期为同行教师更好地说课提供借鉴。
1.课堂内容分析
1.1 课题的选择
从课题的选择来看,本次说课主要是依据教材上的基础内容,其中有部分教师选择同一课题,例如有5位教师选择二氧化碳的性质。但也有少数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进而提出拓展性课题。例如一位老师引导学生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认识酸碱盐,让学生对酸碱盐的分类有了新的认识;一位老师的说课题目是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通澄清石灰水先浑浊后澄清的原因,引导学生提出两个猜想,并设计实验一一验证,充分体现了探究实验的一般思路;还有老师通过一系列学生活动,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等物质的反应。这样的拓展性知识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在说课展示中也更容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1 课题的选择
课题分类
课题名称
说课频次
基础性知识
CO2性质
5
酸碱中和反应
4
水的净化
3
溶液的形成
2
CO2制取
2
盐的化学性质
2
碳单质
2
原子结构
1
走进化学实验室
1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1
元素
1
金属防护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燃烧和灭火
1
拓展性知识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澄清石灰水先浑浊后澄清的原因
1
初步认识酸碱盐
1
探索、发现二氧化碳
1
 
1.2 课堂导入方式
课堂导入在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以及为新旧知识建立连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本次说课中,导入的主要方式为新闻、动画、微课等形式的视频,演示实验,学生活动,讲述故事情境,实物展示,以及图片展示等。这些导入都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建立知识的联系,但是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引领学生探究方面还需要强化,而这两个方面也是最难完成的。
2  课堂导入的方式
倒入方式
频次
视频
9
演示实验
8
学生活动
4
故事情境
4
实物展示
3
图片展示
2
 
 
 
1.3教学活动
在说课展示中,每位教师都设计了很多教学活动,包括实验探究、分组讨论以及游戏环节。其中,许多教师在实验设计方面花费了很多心思,尤其是将许多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一位教师在讲溶液时,结合物理方法,将红色塑料棒伸入浓度不同的两层蔗糖水中,观察到了光的折射,而在混合均匀后的糖水中没有观察到,以此对比验证溶液的均一性;一位教师在讲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时,将活性炭放入注射器中或U型管的一端,再注入红墨水,由于加压的作用,脱色效果比直接放入烧杯中更好;一位教师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往水中的白磷倒扣一只盛满氧气的试管,以达到水中生火的效果;有老师用活性炭吸附二氧化氮气体,再对其进行加热,观察到颜色有“红色-无色-红色”的变化过程,以说明活性炭的吸附过程是物理变化。这些改进实验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把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
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是本次说课的一大亮点。例如,有老师在探究HCl对二氧化碳通澄清石灰水先浑浊后澄清的影响时,利用传感器实时测定氯离子浓度,数据直观而可靠,实验效果更明显;有老师利用IES云端补救平台和IRS及时反馈系统实现翻转课堂;还有老师利用HiTA助教拍照功能,将学生的操作记录投影到屏幕,让学生评析其错误操作。甚至,最简单的手机文件传输助手也可以实现即时反馈功能。这些现代技术手段如果利用得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作业布置
本次说课,许多教师谈到了作业的布置。与传统做练习题不同,他们设计的是开放性作业,例如写一篇小论文,自制简易装置,课后家庭实验等。并且,教师们还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图片展示。这些开放性作业是符合新课程的启发思考理念的。然而,教师也要注意恰当运用,考虑到初中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个体差异,这些开放性作业并不适合所有学生。
3 作业内容
作业形式
题目
小论文
“溶液的未来”
“我是二氧化碳”
“缓解温室效应之我见”
自制简易装置
自制简易净水器
用生活用品自制实验仪器
利用废旧生活用品自制二氧化碳制取装置
课后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自制炭黑
利用溶液的知识自制无土栽培液
简报
为“卖炭翁”连锁店制作一期宣传简报
设计题
假如你是一名工程师,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自来水厂净化处理水流程
以“原子的构成”为主题编写一道选择题,课后交流
情景剧
编排“卖炭翁”情景剧
 
2.教师个性风采特征分析
2.1设计理念 
此次说课观摩活动,对笔者触动最大的是参赛教师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计理念。教师在设计课程活动时,除了知识传授以外,更加注重科学探究、重视情感教育、突出学生为主体、关注生成性问题、强调化学学习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有老师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突破了传统的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进行对比的方法,而是从身边物质的变化入手,让学生体会物质的变化,并进而分析物质的性质,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四者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演示实验丰富化学变化的认识角度,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图1)。令人赞叹的是,该教师在讲化学反应时,通过小苏打变馒头等实例强调了化学反应的价值和功能以及化学反应需要条件和反应物,以使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这样崭新的思路可以让学生更强烈地感受化学反应的价值并思考如何理性地运用化学反应,既体现了化学学科的价值,又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如此具有深度和高度的学科思想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列举身边的物质变化并分类(从物质角度认识变化并从变化中了解对应性质)→观察演示实验并分析物质性质(认识化学变化的现象特征,进一步应用物质的性质,并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功能以及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综合探究蜡烛燃烧(化学变化认识角度的应用并进一步完善认识角度)
                           
有老师讲“碳单质”时,在传统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可以改变,物质可以创造的新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改变结构模型创造新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梦想,并通过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激情演讲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使课堂的内容得到了升华。这种创新精神的培养意识正是我国目前的教育中所急需的。
此外,很多说课都运用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讲二氧化碳时,教师几乎都用到了雪碧或可乐;在讲水的净化时,教师以生活中的茶壶、漏勺等与过滤进行对比;讲酸碱中和反应时,教师科普了不同pH值的洗发液对头发的影响等等。这些内容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的学习方法,又展现了 化学服务于社会的学科价值。
2.2展示效果
在展示效果方面,教师的课件制作都比较精美,而且有很多效果都进行了精心设计。例如,有的教师以学校微信二维码作为开头的自我介绍,别具一格,很有时代气息;有的教师在适当的地方配有情景音乐,更能营造气氛;有的教师还以播放电影的形式进行展示。另外,本次展示大多为课后说课,而且这些课题一般都已经在各级比赛中获过奖,因此教师会展示学生回答问题的视频片段,学生实验操作的照片等,这样就加强了师生互动的视觉效果,更能引起观众注意。
2.3语言特色
  在此次说课活动中,教师的语言特色也非常突出。例如,有教师自比导演,把说课的过程比喻为晚会,把各个课堂环节比喻为晚会的各个幕,风趣幽默;有教师讲“碳单质”,把课堂环节设计为炭翁开店炭翁之宝炭翁新品炭翁更匾炭翁新传五个环节,名称形象生动,最后自创卖碳翁新传的诗歌,视角新颖;有教师在讲金属防护时,将小铁钉拟人化,将铁钉看病的过程作为问题主线,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此外,有些教师字字斟酌,准确地配合语速和语调,抑扬顿挫,让人的听觉充满了美的享受。
3总结
本届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说课展示,课题选择多样,课堂导入有趣,教学活动丰富,作业布置新颖,指导思想深刻,展示效果显著,为观摩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教师在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目标的描述方面,还需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在课后反思方面,教师需要注意平衡优点与缺点,以及思考今后努力的方向;此外,有的课堂内容过多,一节课的时间比较紧张,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注意不能试图面面俱到而冲破主题。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