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课题成果鉴定书
(2014-03-03 10:48:45)
标签:
转载 |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中“德育”,限定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其中:
三、研究的目标
1.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提升学生的祖国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爱科学的人生观(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体现); 2.从交流合作、合作探究数学学习中体现互帮互助,关爱他人,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展示); 3.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判别人性的真、善、美,体会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有机结合(以随笔或论文的形式解答)。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学生已有数学基础的差异,以及《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数学教学德育的不同要求。把我校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并确立相应的对照班,展开课题研究。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根据课题的需要,查阅、分析、整理小学数学德育培养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所研究的问题,进而总结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 2、调查问卷法:结合小课题和教学实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广大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情况。 3、行动研究法:在实施课题计划的行动中,注重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对计划及时作出调整和修改,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处理,得出研究所需要的结论。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常性地进行反思、交流、讨论、总结,不断提升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形成“中期报告”。
八、课题成果: 1.主件:
2.附件: (1)搜集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的材料,制定调查问卷材料,开展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2)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展示数学学习中交流合作、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的互帮互助,关爱他人,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3).以随笔或论文的形式研究数学学习中学会判别人性的真、善、美,体会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有机结合。
九、存在问题及改进: 问题: 1.关于数学史内容在教学中多数师生不重视,难以引起共鸣; 2.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难以做到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3.数学德育教学的评价难以把握。 改进: 1.课题选择范围要小,要有较强的操作性; 2.课题来源于课堂教学和教育中的困惑; 3.课题小组任务分配要明确,计划要具体。 十、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共6册教材; 2.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品德(七年级)》
|
可另加页
二、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一、对研究工作的认识
二、组织和保障 1.组织
2.保障 学校安排分管教学教研的校长挂帅,以教导主任具体办公,成立《小课题》研究小组;另外,学校还专门下拨了研究经费,提供相应的图书资料及网络学习和安排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 三、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设想 1.加强数学教学中数学史教学; 2.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机开展德育教学; 3.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品质;
|
可另加页
三、课题研究过程记录表
按活动时间顺序标识各类内容填写:a选题立项、b理论学习、c课例研究、d调查研究、e案例研究、f校际交流、g成果总结与推广、h其他活动等,可依样附页。 |
||||
类型 |
时间、主持人 |
地 |
内 |
参加对象、人数 |
a |
2010.5.28 张瑞 |
教导处 |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开题报告 ( |
张瑞、田兵先、洪盈平 共3人 |
b |
6-8月 张瑞 |
自学 |
各自分管研究任务相应知识 |
张瑞、田兵先、洪盈平 共3人 |
d |
9-10月 田兵先 |
学校 |
调查研究,形成中期报告 |
田兵先 |
h |
11-12月 张瑞 |
学校 |
检查组员研究进展情况 |
张瑞、田兵先、洪盈平 共3人 |
g |
2013.1.10 张瑞 |
学校 |
成果总结,汇总形成结题报告 |
张瑞、田兵先、洪盈平 共3人 |
|
|
|
|
|
|
|
|
|
|
四、《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研究成果统计
序号 |
成 |
主要 完成者 |
类 |
获奖或发表 (出版)情况 |
1 |
《教学中的真和实---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之我见》 |
张瑞 |
论文 |
|
2 |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
张瑞 |
论文 |
|
3 |
《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史的调查与教学实践》 |
田兵先 |
论文 |
|
4 |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洪盈平 |
论文 |
|
|
|
|
|
|
说明:此表可填写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案例、论文、教学设计、课件、课例等成果的有关情况。
填表人:
五、提交的成果材料目录
序号 |
名 |
成果形式 |
数量 |
主要承担人 |
1 |
《教学中的真和实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之我见》 |
论文 |
1 |
张瑞 |
2 |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
论文 |
1 |
张瑞 |
3 |
《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史的调查与教学实践》 |
论文 |
1 |
田兵先 |
4 |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论文 |
1 |
洪盈平 |
六、课题组人员名单
序号 |
姓名 |
职务 |
职称 |
单位 |
对课题的主要贡献 |
1 |
张瑞 |
教导主任 |
中一 |
广佛中学 |
主持 |
2 |
田兵先 |
教师 |
中一 |
广佛中学 |
汇总 |
3 |
洪盈平 |
教师 |
中一 |
广佛中学 |
参入 |
|
|
|
|
|
|
七、课题承担单位意见
|
八、课题成果鉴定评估参照指标
评估内容 |
评 |
分 |
得分 |
合计 |
||
科学性 (20分) |
1.课题意义和价值比较重要、研究问题真实、研究前提可靠; |
6 |
|
|
||
2.研究方法适当;
|
5 |
|||||
3.论证分析严密充分; |
5 |
|||||
4.结论合理可信。 |
4 |
|||||
创新性 (25分) |
1.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某种理论或 |
7 |
|
|||
重要的教育学说,引领学术发展; |
||||||
2.成功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或技术; |
5 |
|||||
3.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事实; |
6 |
|||||
4.形成了新的教育产品。 |
7 |
|||||
规范性 (20分) |
1.研究体系完整、系统; |
5 |
|
|||
2.研究设计与实施规范、严格; |
4 |
|||||
3.论述全面、概念明确,逻辑严密; |
5 |
|||||
4.资料可靠、系统,引证规范。 |
6 |
|||||
难易 程度 (15分) |
1.研究的问题复杂,工作难度很大; |
6 |
|
|||
2.调查或实验工作量很大; |
4 |
|||||
3.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工作量很大; |
5 |
|||||
应用 价值 (20分) |
1.成果有明显得前沿性和开创性,对学科发展有重要的奠基和引领作用; |
7 |
|
|||
2.成果对解决重大的教育决策问题有重要作用; |
6 |
|||||
3.对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有创新性的指导意义,有广泛的应用与开发前景。 |
7 |
|||||
评审人员 (签章) |
|
等级 |
A级优秀□ C级合格□ |
说明:
1、评审成员参照《课题成果鉴定评估参照指标》,按百分制给予课题成果评估内容打分。
2、总评为:优秀
九、县教育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意见
县教育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 年 |
十、课题延期鉴定申请书
申报 |
|
|||
课题 |
|
课题编号 |
|
|
课题 |
|
移动、办公电话 |
|
|
课题 研究 现状 |
|
|||
延期 鉴定 原因 |
|
|||
延期 研究 时间 |
延期研究至 |
|||
单位 意见 |
年 |
|||
立项部门批复意 |
(盖章)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