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立项申请书

(2016-09-29 08:55:39)
分类: 科研任务

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

 

 

 

课题类别

特教课程开发与实施

课题名称

《特教学校培智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

申 请 人

 

课题立项申请书(课题负责人)

 

张兴华

申请日期

2016

7

 

 

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6

 

 

填 报 须知

 

1、按照《安庆市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课题负责人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但曾以核心成员身份参加过市级及以上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研究者亦可。

2、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研究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项目研究中承担实质性的研究任务。

3、课题采取“双负责人制”。每项课题可以填报两名课题负责人。

4、课题论证应尽量充分。研究计划和阶段成果应尽量明确。

5、课题研究所需经费原则上由课题承担人所在单位负责解决。

6、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研究保障工作,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7、申请书按一式二份(用A4型纸双面打印)报送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课程名称

《特教学校培智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姓 名

性别

年龄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及个人联系电话

 

 

 

 

张兴华

 

 

 

 

46

 

 

43

 

副校长

 

 

教导主任

 

小教高级

 

 

中学高级

 

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

15399615299

 

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

18075360810

课题负责人学术经历

 

 

 

 

张兴华

 

 

 

 

 

 

 

 

 

 

 

    小学高级教师。从事特教教学工作26年,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省、市级等级奖,其中有两篇论文分别在《人民教育》和《现代特殊教育》刊物上发表。曾获得安徽省优秀教师和市级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从教以来,潜心研究,积极探索,在盲、聋和智障等教育上有很深的造诣,得到了同行们的公认。

 

中学高级教师。从事特教教学工作23年,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省、市级等级奖或发表。曾获得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星”称号。2014年被聘为首批安徽省教育评估省级专家库成员;20153月被评为“安庆市第三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20162月被确定为安徽省首批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库成员; 20163月,获得江淮好学科名师提名奖。主持研究的省级课题《特教学校数学学困生成因调查及对策研究》20158月顺利结题。

课题组主要成员

姓 名

性别

年龄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

丁大庆

 

李国辉

 

杨媛媛

 

严娟

 

方艳

 

徐玉梅

 

陈雨清

 

黄银梅

 

郑美容

 

占娜

 

李姝林

 

朱怡帆

 

 

 

 

 

 

 

 

 

 

 

 

37

 

46

 

31

 

35

 

37

 

41

 

46

 

26

 

28

 

25

 

24

 

22

培智部主任

 

职教处主任

 

教研组长

 

艺术团副团长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中学高级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

 

小学一级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

 

中学一级教师

 

中学二级教师

 

小学二级教师

 

中学二级教师

 

小学二级教师

 

小学二级教师

 

小学二级教师

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

 

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

 

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

 

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

 

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

 

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

 

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

 

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

 

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

 

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

 

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

 

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包括选题背景、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研究目标等)

 20072月,教育部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该方案立足于智力障碍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以生活为核心,构建了由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两部分组成的九年一贯制培智学校课程体系。但仅有宏观的方案,没有课程标准与教材,学校在实践中仍然面临许多具体的操作问题。研究者也发现,我国培智学校十几年的校本课程改革研究参与面广,但研究成果少、质量不高且不平衡;研究面广,研究重点突出,但研究特色不足。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智障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研究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培养智障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掌握日常地生活知识和技能,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问题,理论假设,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实施步骤等)

研究内容:

 1、开展基础调查研究:通过采用各种研究方法,深度思考,了解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

 2、进行现状分析研究:收集本校学生的智力、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获得全面科学的学生现状资料。

 3、构建校本课程的理性思考: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普小已成燎原之势,苏教版、上海版、浙江版等地方教材各具特色。而特殊教育由于多种原因,我省教育行政部门尚未制定出一套适合于新情况的教育教学文件,还没有形成适应中重度智障学生需求的地方课程,课程的开发还是一片空白。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不完整,处于零散状态。我校目前借用上海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与本土特色无法融合的问题。因此,我校研究教师将从智障学生实际需求出发,选择对智障学生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开发出一套适合本地区智障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

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针对本地智障学生的特点,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和生长发展需要出发,计划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活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实施课题研究,研究开发出一套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教材,以发展他们的潜能,进行必要的补偿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使部分学生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6.92016.12

这一阶段主要研究任务:

开展课题工作前期研究,为课题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实施阶段(2017.12017.12

这一阶段主要研究任务:

1)构建校本课程实施纲要的研究。

2)形成校本课程系列材料的研究。

3)实施校本课程的策略研究。

3、总结阶段(2018.22018.6

这一阶段主要研究任务:

全面整理研究成果,编印出校本教材。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对课题实施过程中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查、评价,及时了解课题研究对实际的教育过程产生的效果,以利于对症下药,减少盲目性,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向,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2、文献法:从各种途径全面学习培智学校校本教材方面的教学专著和学术论文,提高课题研究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三)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预期突破、拟创新点

 

在培智校本教材开发上,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对这类教育群体的培养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形成了从整体目标到教学内容、方法的基本课程框架,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

我国大陆的培智教育起步比较晚,但发展迅速,各地辅读学校都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如上海市长宁区辅读学校,于19992000学年度开始进行弱智学校生活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生活教育”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从当前弱智教育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分析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和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从认知、语言、感知运动、生活技能、数学和养成教育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将传统意义上的各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该课程的设计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有很强的操作性,对当前的弱智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式。

他们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技能是培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教育必须提供给智障学生最适合的教育,提供给他们发展的最大可能性。

鉴于我省还没有统一的符合中重智障学生需要的地方课程材料。目前各培智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课改革研究,但各自为政,零碎分散,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课程体系。虽然有些学校实施的校本课程研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但是未必适合我们的地域特点所决定的地方性需求。因此我校决定着重根据本土特点,从有利于智障学生成长,挖掘潜能的角度思考,着手进行本地区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为智障学生提供一系列最适合的教育,为各同类学校提供借鉴和经验。 

 

 

 

 

(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

 

人员结构:课题组的成员都是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均从事培智教育教学工作,年富力强,工作踏实,富有爱心,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资料准备:在申报本课题之前,我们查阅和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收集和研究,开阔了我们的研究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使我们更热切地感受到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对智障学生开展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科研手段:调查研究、课程论证、经验总结

经费保障:由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提供保障。

 

 

 

 

 

 

 

 

 

 





 


课 题 组 分 工 情 况

 

  会、张兴华两位同志全面负责课题的组织、研究工作

黄银梅、郑美容、占娜三位老师负责《艺术调理》科目校本教材开发实施研究

李姝林、朱怡帆两位老师负责《生活适应》科目校本教材开发实施研究

杨媛媛、徐玉梅两位老师负责《认知训练》科目校本教材开发实施研究

李国辉、丁大庆两位老师负责《绘画与手工》科目校本教材开发实施研究

严娟、方艳、陈雨清三位老师负责《社会》科目校本教材开发实施研究

主 要 研 究 阶 段

阶 段 成 果 形 式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6.92016.12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17.12017.12

 

第三阶段:形成成果阶段

 (2018.2—2018.6)

 

 

开展课题工作前期研究,校本课程纲要开发与论证;

 

校本课程素材开发与论证;

 

 

整理研究成果,编印出校本教材。

最 终 完 成 时 间

最 终 成 果 形 式

 

 

20186

 

 

 

课题成果集

校本教材课本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意见

(单位领导签署意见,单位盖章)

 

县(市、区)审 核 意 见

(审核人签署意见,单位盖章)

 

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意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