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2)电影《大转折》之《挺进大别山》剧本(1996年)(二)

(2018-02-14 01:27:46)
分类: 电影《大转折》剧本(2部)

剧情:晚上,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学名多珍)在长条凳上煤油灯的亮光下,手里拿着一支铅笔一边仔细地看着贴在墙上的地图,一边用铅笔比量着,搁在办公桌上的饭菜都一动也没有动。粟裕看着看着,便在一个小板凳上坐了下来,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墙上的地图看着。汗从他的脸上流了下来,他用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仍聚精会神地看着地图。这时,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字仲弘)拿着一份电报推门走了进来。

 

  毅:粟副司令员,粟副司令员!

 

  裕:呃?哦,陈司令员!

 

剧情:粟裕放下手里的作战方案,站起身来走到了陈毅的面前。陈毅将电报递到了粟裕的面前。

 

  毅:嗯,急电!

 

  裕(接过电报):哦!

 

剧情:粟裕仔细地看着电报,陈毅在一旁的凳子上坐了下来,手里扇着芭蕉扇。

 

  毅:毛主席发脾气了。

 

剧情:粟裕看完电报,转身缓步走到贴在墙上的地图前,他深深地思考着,并用双手揉了揉自己的两侧太阳穴。之后,他背着手转过身来,对陈毅说着自己的想法。

 

  裕:大仗、恶仗碰到不少,还从没有过这么大的压力呀。在外线鲁西南的5个纵队,已经转战两个月了,部队十分的疲惫,战斗力受到很大地削弱,部队思想也比较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慎之又慎,不能有一点点指挥上的失误啊!

 

  毅:我也是紧张的很啦!

 

  裕:我在想,我们预想的打沙土集一仗,(走到墙上的地图前)是我们华野开辟黄河、淮河、运河、平汉线之间根据地,兵力分散到集中,由内线作战转到外线作战的第一战,事关全局啊,打则必胜,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配合刘邓,才能扭转我们华野现在的被动局面啊。陈司令员,我拟了一份详细的作战方案,已经整整三天三夜了,心里还是没有底呀,请陈司令员下决心吧!

 

剧情:粟裕说着便将手里的作战方案递到了陈毅的面前。

 

  毅(接过作战方案):嗯!

 

剧情:陈毅看着粟裕写的作战方案,并用手掂了掂。

 

  毅:份量重千斤啊!大勇若怯。

 

剧情:一辆黑色轿车在南京国防部大楼门前停下,门前哨兵领班军官急忙上前打开了后车门,蒋介石拿着拐杖从里面走了下来,他的侍卫官从副驾驶座位下来,紧随其后,一起走进了国防部大楼。

 

剧情:在国防部会议室里,某上校军官正在向白崇禧和某中将报告刘邓大军南下的情况。

 

某上校:光武汉行营前指,接到铁路以东各区线报告就有一百多次,都是要求增派援军的……

 

剧情:这时,蒋介石的侍卫官推开了大门,蒋介石走了进来。白崇禧、某中将和上校军官都急忙站起身来。

 

白崇禧:委座,你回来了。

 

剧情:蒋介石沉着脸没有吱声,而是径直走到挂在墙上的《中原战区敌我态势图》前。他脱下白手套和帽子,递给了身边的侍卫官。这时,白崇禧走到了蒋介石的身边。

 

蒋介石(看着地图):连这个疲惫之师也追不上,这个顾祝同优柔寡断。以我的名义向徐州陆总下达命令,增派58师(用拐杖指着地图)从漯河向东,插到汝河以南待敌,务必在汝河阻住刘伯承,绝不能让他们南窜进入大别山区。

 

剧情:黑夜,在豫南,敌人的炮火封锁了汝河,并炸毁了刚刚架设好的一段简易浮桥。见状,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第18旅工兵连在连长的指挥下,冒着敌人的炮火再次用树木、门板和柴草搭建着被炸毁的简易浮桥。

 

工兵连长:快,快点,快使劲!……

 

剧情:这时,又一颗敌人的炮弹在浮桥旁边爆炸,将刚建好的一段浮桥炸断,几名战士也被炸落水中。面对敌人的猛烈炮火,工兵连的指战员们毫不畏惧,他们继续搭建着浮桥。

 

剧情:在汝河北岸,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第18旅旅长肖永银(原名永寅)从望远镜里看到了浮桥屡次被敌人炸毁的情况,十分焦急。

 

肖永银(对某参谋):命令工兵连,加紧修建浮桥。

 

参谋1:是!

 

剧情:参谋1朝汝河边的工兵连跑去。这时,参谋2跑了过来。

 

参谋2(敬礼):报告!萧旅长,刘邓首长已经到了,请你马上回旅指挥所。

 

剧情:肖永银听罢,立刻将指挥权交给了身边的参谋3

 

肖永银:你来指挥!

 

参谋3:是!

 

剧情:参谋3举起望远镜,密切注视着浮桥搭建情况,肖永银和参谋2转身迅速向旅指挥所跑去。

 

剧情:肖永银跑进旅指挥所的院子,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帽子,便跑进了旅指挥所。只见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军政处处长杨国宇和第6纵队政委杜义德正围在桌前看着一张地图,并讨论着强渡汝河的问题。

 

肖永银(敬礼):报告!

 

刘伯承:简要报告一下情况。

 

肖永银(喘着气):浮桥是下午三点钟架成的,52团已经全部过河。到现在为止,敌人已经是第4次来抢夺浮桥了。

 

刘伯承:好!只要桥还在我们手里,那就好办。

 

邓小平:嗯!(指着李达)你先说。

 

  达:敌人正以十几个师的兵力,从背后向我们压过来,有3个整编师距我们只有50公里,估计明天上午八点就会赶到。(指着桌子上的地图)看来他们企图在洪河和汝河之间与我决战。

 

刘伯承(站起身来):情况非常严重,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对肖永银)野战军直属机关、中原局和各大部队就从你们这里过河。

 

剧情:刘伯承的话音刚落,敌人的炮弹就在指挥所的附近爆炸,震得屋顶上的泥土和灰尘纷纷落下。

 

肖永银(担忧地):首长!我们的通道都在敌人的火力网之内,太危险了。你们还是从17旅走吧?

 

邓小平(站起身来严肃地):你是我们全野战军最年轻的旅长,怎么这么婆婆妈妈的?

 

杜义德:我的部署是,18旅过河以后,(扒了扒地图上的灰尘,然后指着地图)先插入敌人中间,强行撕开一个通道,攻击前进。16旅跟进,切入大小雷港和桥头堡,抗击敌人,掩护部队过河

 

邓小平(对杨国宇):总部机关烧毁所有机要的文件。

 

杨国宇:好!

 

邓小平:杜政委,情况万分紧急,大别山能否走到,就要看你们6纵了。

 

刘伯承:形势险恶,如果部队被打散了,(指着地图)我们就到淮河边上的棚店集合。萧旅长,危急时刻要勇、要猛,狭路相逢,勇者胜!

 

剧情:刘伯承“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口号传达到了全军。

 

剧情:第18旅的突击队整装列队站在汝河边。

 

突击队(高喊着):狭路相逢,勇者胜!狭路相逢,勇者胜!狭路相逢,勇者胜!

 

肖永银:突击队,出发!

 

剧情:在夜幕的掩护下,突击队冒着敌人的炮火,从简易浮桥冲过了汝河,并向拦在汝河对岸的敌人冲杀了过去。

 

剧情:这时,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野战军直属机关和中原局来到了浮桥边准备过河,架桥的工兵战士们看到后,都相互传递着刘邓首长要过桥的消息。

 

战士1:刘邓首长来了!

 

战士2:刘邓首长来了!

 

战士3:刘邓首长来了!

 

……

 

剧情:正在浮桥上打柱、捆绑绳索的战士纷纷跳进了河水里,给刘伯承、邓小平及直属机关、中原局让路。刘伯承和邓小平大踏步地走过了浮桥,顺利的渡过了汝河。

 

剧情:刘伯承和邓小平率直属机关和中原局渡过汝河后,快步走进了一片芦苇荡,负责掩护和开路的部队在某指挥员的指挥下,迅速向前跑去。

 

某指挥员:快,快快!

 

剧情:在陕北葭县朱官寨中央临时所在地,天气晴朗,毛泽东抽着烟在院子里来回踱着步,周恩来、任弼时坐在石碾旁低头看着文件。这时,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叶子龙原名叶良和、叶佐臣夹着文件夹快步走到毛泽东的面前。

 

叶子龙(敬礼):报告!刘邓首长电报。

 

剧情:叶子龙说着便将电报递给了毛泽东。听到有刘伯承和邓小平发来的电报,周恩来和任弼时都抬起头来,只见毛泽东正仔细地看着电报。毛泽东看完电报后,便走到周恩来的面前,将电报递给了他,然后自己朝一边走去。

 

周恩来(看着电报):刘邓过淮河了,过了淮河就是进大别山了。

 

剧情:周恩来高兴地将电报递给了任弼时。

 

任弼时(看完电报):嗯,赶快发个贺电去吧!

 

周恩来:嗯!好的。主席呀……

 

剧情:周恩来转过头来一看,发现毛泽东已不在院子里。

 

周恩来:嗯?

 

任弼时:嗯?

 

剧情:周恩来和任弼时站起身来,一起走到了毛泽东的窑洞门口,只见毛泽东已经在自己的坑上睡着了。

 

周恩来(欣慰地):这个药啊,算是开对了。

 

任弼时:呵呵……

 

剧情:在徐州陆总指挥部的作战室里,顾祝同气急败坏地猛地拉开墙上地图上的帘子,冒着怒火的眼睛盯着地图,郭汝瑰、某中将和上校副官都默不吱声的站在沙盘旁。之后,顾祝同走到了站在沙盘旁的郭汝瑰面前。

 

顾祝同:你再去问一问57师的情况。

 

剧情:郭汝瑰点了一下头,便朝作战室外走去。

 

剧情:在陕北葭县朱官寨中央临时所在地,毛泽东抽着烟坐在窑洞里的桌子旁草拟着一份电报。电报草拟完以后,他掐灭了手里的烟头,拿着草拟好的电文,扇着芭蕉扇,站起身来朝窑洞外走去。

 

剧情:毛泽东扇着芭蕉扇,拿着草拟好的电文来到了外面的院子里,只见周恩来、任弼时和叶子龙正坐在碾盘上低头看着文件,两名警卫员正院子里用铡刀切着马料。毛泽东走到了周恩来的身边。

 

毛泽东:恩来呀!

 

周恩来(抬起头来):嗯?

 

毛泽东:给华野的贺电。

 

剧情:毛泽东说着便将电文递给了周恩来。

 

周恩来(接过电文):哦,呵呵……

 

毛泽东:沙土集歼灭57师的胜利呀,对于整个南线战局的发展有极大的战略意义,这个胜利,值得庆贺啊!呵呵……

 

剧情:周恩来看完电报后,将其递给了任弼时。任弼时看完后,将电报递给了身边的叶子龙。

 

任弼时:立即发出!

 

叶子龙:是!

 

剧情:叶子龙拿着电报朝院子外走去。

 

任弼时:这几天,西北、胶东捷报频传,华北、东北野战军正在进行秋季攻势,真可谓形势喜人啊!

 

周恩来:嗯!在诸多的喜事当中啊,最可喜的是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一共有48个旅40万人挺进中原,初步形成了“品”字形的大格局呀。

 

毛泽东(点点头):嗯!但是我们不要过于乐观。刘邓到了大别山有三种前途,一是付出了代价,站不稳退了回来;二是付出了代价,还站不稳在周围打游击;三是付出了代价,站稳了。

 

周恩来:我们一定要努力争取第三种前途啊。

 

任弼时(点点头):嗯!

 

毛泽东:有的同志说呀,拿这样好的部队去拖,太可惜了。但是,我们必须狠下一条心,就是要拿主力部队去拖,才有可能争取最好的前途啊!

 

剧情:阴雨连绵的大别山,特别的阴冷潮湿。在某个村子旁的一面山坡上,矗立着许多的坟头,似乎在向人们述说着什么。

 

剧情:刚刚到达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在这个村子外的山坡上驻扎了下来,指战员们冒着大雨用树枝、草和破布搭建着简易帐篷。这时,一支马队驮着物资朝山坡上走来。

 

某干部:快!跟上!

 

剧情:指战员们冒着大雨仍在继续的搭建着简易的帐篷。

 

战士们:接着,来,来,绳子,上这儿来……

 

……

 

剧情:在卫生队一个搭建好的帐篷里,一名胳膊受伤的山东籍战士对这儿不断地下雨向身边的战友们发着牢骚。

 

山东战士:这个地方什么鬼天气?怎么天天下雨?闹得人身上都快长毛了。

 

剧情:这时,军政处长杨国宇浑身湿漉漉地刚走进卫生队的一个简易帐篷里,卫生队长就迎了过来。

 

卫生队长:杨处长!

 

杨国宇:哦!

 

卫生队长:我汇报一下情况。

 

剧情:杨国宇挥手示意让卫生队长稍等一会儿,将头转向正在旁边帐篷里烧水的司务长。

 

杨国宇:司务长,米的事,一会儿我想想办法。

 

司务长:哎,好的。

 

杨国宇(对卫生队长):说吧。

 

卫生队长:卫生队有30个病号,光侦察连就有8个。

 

剧情:这时,旁边帐篷烧水的司务长发现炉子只冒烟,不着火,便蹲下身子往炉子下面望去。

 

司务长:我来看看。

 

剧情:司务长发现烧水的锅漏了,便对身边的一名战士交待着。

 

司务长:锅漏了,你去跟老乡借一个。

 

某战士:是!司务长。

 

剧情:某战士背着枪,拿着斗笠正要离开,被杨国宇叫住。

 

杨国宇:哎?注意态度,和气点。

 

某战士:是!

 

剧情:某战士戴着斗笠离开了简易帐篷,冒着雨朝村子里走去。杨国宇又转过头来向卫生队长交待着。

 

杨国宇:你再去一下通信连。

 

卫生队长:是!

 

剧情:某战士背着枪,戴着斗笠,披着一块油布冒雨朝村里走去。在村口的墙壁上,有一幅写有“一家通共,满门杀绝”的标语。

 

剧情:某战士走进了一个农家的院子里,只见大门紧闭。

 

某战士(高喊着):老乡,老乡!(敲着门)屋里有人吗?

 

剧情:某战士见没有人答应,便从院子里走了出来,他沿着一条狭窄的巷子朝另一家走去。

 

某战士(高喊着):老乡,老乡!

 

剧情:某战士话音未落,就传来了狗的狂吠声,吓得某战士转身就跑开了。

 

剧情:刘伯承和邓小平正在一个简易帐篷里用毛巾擦着自己的身子。这时,张际春穿着雨衣从外面走了进来。

 

张际春:政委,村里很多老百姓都跑光了,空房子不少,下面有些单位想先住进去。

 

邓小平(严肃地):不行!

 

剧情:邓小平说着便从警卫员小郭手中拿过衬衣穿着,张际春将脱下的雨衣放在了一边。

 

刘伯承:老乡不在家,进门就犯法。我看啊,还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剧情:刘伯承说着,便走到正在桌前看地图的李达旁坐了下来。

 

  达:不过,不能这样长期下去,这样会影响战斗力的。

 

剧情:这时,帐篷外传来了到村里去借锅的某战士和军政处长杨国宇的对话。

 

杨国宇:回来了,锅怎么没借来?

 

某战士:处长,这儿的老百姓太小器了……

 

杨国宇:怎么回事儿?说说情况。

 

某战士员:村里的年轻人啊,都跑光了,只剩下一些老年人,我向他们借锅啊,他们不是说冇得冇得,就是说可怜可怜。哼!

 

杨国宇:你没有讲我们是红军吗?

 

某战士:说了,不说还好,说了他们反倒骂人。

 

杨国宇:你小声点儿!

 

某战士:哼!

 

杨国宇:他们都骂什么?

 

某战士:他们说啊,你们把大别山搞得罗里荆光,又回来扒皮呀?

 

杨国宇长:哎呀!让你小声点儿。

 

某战士:他们就是这么说的嘛。

 

剧情:在简易帐篷里的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和李达都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刘伯承:罗里荆光,就是罗山、里山、荆府、光山,这四个县的老百姓最苦。

 

剧情:这时,邓小平和张际春也坐到了刘伯承和李达的身边。

 

  达:这里老乡说啊,先怕不怕人,后怕怕死人哪!

 

剧情:一旁的张参谋将一张地图铺在了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和李达面前的小桌上。

 

张承春:是啊!除了国民党,还有淮阴团、消保队,他们报复起来更疯狂。

 

刘伯承:从土地革命到现在,大别山的群众一共经历了四次大的挫折,他们有一肚子怨气,一肚子苦水。这次我们要在大别山立住脚,困难啊,这一点要跟部队讲清楚。啊?

 

邓小平:嗯!从6月底强渡黄河以来,部队一直处于连续行军状态中,要抓紧时间对部队进行思想教育。另外,我认为有必要重申小江湾会议上的三条规定,凡是抢掠民财的,枪毙;强奸妇女的,枪毙;枪打老百姓的,枪毙。

 

刘伯承(点点头):嗯!

 

剧情:清晨,雨停了,村里传来“哞哞”牛的叫声。刘伯承和邓小平在村外的一个池塘边洗漱,警卫员小周和小郭站一旁。这时,杨国宇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

 

杨国宇:司令员!

 

刘伯承:哦!

 

杨国宇:政委!昨天夜里一位老大爷送来了干柴和锅。

 

刘伯承:太好了,我们去看看他老人家。

 

邓小平:你知道他们住哪里吗?

 

杨国宇:知道。可是,老乡和我们接触还有顾虑。

 

邓小平:我们瞧瞧去。

 

刘伯承:带路。

 

杨国宇:好!

 

刘伯承(对邓小平):走吧!

 

剧情:刘伯承和邓小平在杨国宇的带领下,朝村子的方向走去,小周和小郭紧随其后。

 

杨国宇:就在里面。

 

刘伯承:嗯!

 

剧情:走到村口,杨国宇让小周和小郭留下来警戒。

 

杨国宇:哦,你们俩呆在这儿。

 

周、郭:是!

 

剧情:杨国宇说着便转过身随刘伯承和邓小平朝村子里走去。

 

剧情:杨国宇推开了一扇门,领着刘伯承和邓小平走进了一个院子。

 

杨国宇:这儿。

 

剧情:刘伯承和邓小平走进院子后,抬起头来上下看着,而杨国宇则走到一间破烂不堪的屋子门口,朝屋子里打着招呼。

 

杨国宇:老大爷,老大爷!我们来看你了。

 

剧情:刘伯承和邓小平也走到了屋子的门口,只见屋子里的一位老大爷正坐在一张小凳子上挽着烧火做饭用的草把子,小孙女莲叶低着头坐在他的身旁挽着一根小草绳。听到杨国宇的喊声,老大爷惊讶地站了起来,他欲言又止,并又坐了下来继续挽着草把子,小孙女看到有生人进来,便胆怯地靠在了爷爷的身上。邓小平看了看身边的刘伯承,便和刘伯承、杨国宇一起走进了屋子。

 

邓小平:老人家!谢谢你把锅借给我们。

 

刘伯承:谢谢你呀!

 

剧情:老大爷低着头没有吱声,而是继续挽着手里的草把子。之后,他抬起头来看到刘伯承、邓小平和杨国宇还都站着,便让他们坐下。

 

老大爷:坐!

 

剧情:杨国宇给刘伯承找了一张小凳子,然后自己和邓小平各找了一张小凳子坐了下来。邓小平抬头看了看老大爷住的破烂不堪、四壁如洗的房子,心情非常沉重。

 

邓小平:老人家!我们四进四出大别山,让你们受苦了。

 

剧情:老大爷听到此,并没有吱声,只是微微地抬了一下头,又埋下头来继续用力挽着手里的草把子。之后,老大爷放下了手里挽着的草把子,弓着弯曲的身体站了起来,并朝旁边的灶房走去,小孙女莲叶也胆怯地站了起来,随着爷爷走进了灶房。

 

剧情:老大爷走进灶房的灶台前,从锅里盛了两碗黑乎乎的稀饭。

 

老大爷(对莲叶):伢!端上。

 

剧情:老大爷端着一碗稀饭和一盘咸菜从灶房里走了出来,并将稀饭、咸菜和筷子放在了邓小平和杨国宇面前的小方桌上。

 

老大爷:山里凉,喝吧!

 

剧情:老大爷说着,便转身走到草把子旁,坐下来继续挽着草把子。邓小平看着桌上的饭菜,心里十分沉重。这时,小莲叶端着一碗稀饭走了出来,并将其用双手捧到了刘伯承的面前,刘伯承接过了稀饭。

 

刘伯承:真是好孩子啊!来!

 

剧情:刘伯承将小莲叶搂在了自己的怀里。

 

刘伯承:叫什么名字啊?

 

  叶:莲叶!

 

刘伯承:哦!莲叶,(将手里的稀饭放在了面前的地上)你爸爸、妈妈呢?

 

剧情:小莲叶没有回答,而是转过头来看着正在挽草把子的爷爷。老大爷抬头看了看小孙女,便伤心地哭泣了起来。

 

老大爷:都叫他们活埋了。你们来一回,走一回,你们每走一回,乡亲们就要遭一回殃啊!村头那片坟地你们都看见了,我知道你们是红军,可……可乡亲们怕呀,真怕呀!

 

剧情:刘伯承、邓小平和杨国宇都静静地听着,老大爷说到这儿,便停了下来,并一边哭泣着,一边继续挽着草把子。

 

刘伯承(悲痛地):老人家!这不能怪乡亲们,都怪我们,怪我们不够强大。

 

邓小平:只有我们建立了巩固的政权,你们就不用怕了。老人家!(看了看桌上的饭菜)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

 

剧情:邓小平说着便将刘伯承放在地上的稀饭放在了桌子上,并站起身来向身边的杨国宇示意了一下,刘伯承放下小莲叶也站了起来。

 

刘伯承:老人家!我们走了。(抚摸了一下小莲叶的脸)再见!

 

剧情:刘伯承说着便和邓小平走出了屋门,杨国宇从口袋里掏出了两块银元放在了小方桌上,也转身走了出去。老大爷站起身来,看着刘伯承、邓小平他们的背影,并从桌子上拿起了两块银元,热泪盈眶。

 

剧情:刘邓大军拔营离开了这个村子,老大爷带着小孙女来到村口,哭泣着目送刘邓大军的离去。看着爷爷在哭泣,吓得小莲叶不停地摇着他的手。

 

  叶(哭喊着):爷爷!爷爷!爷爷!……

 

剧情:大雨连绵,刘邓大军冒雨在泥泞中继续向大别山行走着。行进中,不断有战士滑倒。

 

战士1:哎呀!

 

战士2:快!起来!

 

战士3:哎哟!这是啥鬼路呀?

 

剧情:三名女兵手牵着手也在行进的行列中,她们是小琴小芳小芸

 

  琴:当心点!

 

  芳:哎哟!……

 

  琴:怎么样?摔着没有?快起来!快起来吧!……

 

  芳:这马骑不成,摔跤倒像骑马似的。哎哟!我的小镜子。……

 

  芸:我帮你捡,在这儿呢。快起来!

 

剧情:小芸从泥浆里捡起小镜子,在自己身上擦了擦,并照了照自己。

 

  芳:好了,让我看看。

 

剧情:小芳说着便凑到小镜子前,照着自己的脸。

 

  琴:快走吧!快走吧!啊!

 

  芳:来!起来!

 

  琴:快点儿!

 

……

 

剧情:大雨中,杨国宇戴着斗笠在前面走着,刘伯承和邓小平在警卫员的搀扶下,撑着伞在泥泞中紧随其后,他们走到了一棵大树下。

 

杨国宇:小心点儿!

 

剧情:刘伯承脚下一滑,差点摔倒,被张参谋和警卫员小周搀扶住。

 

张参谋:哎哟,当心!

 

  周:当心!

 

剧情:邓小平抬头看了看大树,便停下了脚步。

 

邓小平:司令员,是不是休息一下再走啊?

 

刘伯承:你不休息,我也不休息。

 

邓小平:你年龄比我大得多,可不能跟我比呀。

 

刘伯承:嗨!你属龙,我也属龙,我只不过才比你大一轮嘛。呵呵……

 

邓小平:呵呵……走!

 

剧情:邓小平说着便在小郭的搀扶下,朝树旁的一个土坡下走去。

 

  郭(提醒着):小心脚底下,路滑,当心点儿。

 

剧情:站在坡下的杨国宇向邓小平伸出手来。

 

杨国宇:来,来!慢点儿,扶着我,来!

 

剧情:在小郭和杨国宇的共同搀扶下,邓小平走下了土坡。刘伯承在大树下系了系自己的鞋带,便在小周和张参谋的搀扶下,也朝土坡下走来。

 

张参谋:慢着点儿,来!

 

剧情:这时,走下土坡的邓小平停下了脚步,他转过头来擦了擦脸上的雨水,并向刘伯承伸出了手。刘伯承抓住邓小平的手,终于走下了土坡。

 

剧情:在行进的队伍中,不断有人滑倒……

 

剧情:雨停了,刘邓大军来到了鄂东黄冈总路嘴镇。邓小平和张际春在镇里的街道上走着,张参谋和小郭紧随其后。只见镇上所有的大门都关着,街道上除了几个抱着稻草忙碌的战士外,空无一人。

 

邓小平(对张际春):你去店里问一下,为什么都关门了?

 

张际春:好!

 

剧情:张际春快步朝前走去,敲开了一家临街的店门,并走了进去。邓小平停下了脚步,站在街道上一边四下看着,一边等待着张际春打听的消息。少许,张际春从临街的店里走了出来。

 

张际春(对店老板):打扰了!

 

剧情:店老板送张际春走到了门口。

 

店老板:啊,再见!

 

张际春:谢谢!

 

店老板:好走,好走啊!哈。

 

剧情:店老板说罢,便转身关上了店门。张际春快步走到了邓小平的面前,向邓小平汇报着了解的情况。

 

张际春:唉!老板开始不肯说,有人拿了镇东头一家店里的布和粉条,是我们的人干的。

 

邓小平:没付钱?

 

张际春:没有,现在镇上都传这件事儿。

 

剧情:邓小平稍做思考,便转身沿着街道朝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的方向走去。张际春、张参谋和小郭紧随其后。

 

剧情:在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保卫干部将一匹布和一捆粉条放在了桌子上,并在向站着的刘伯承、邓小平及坐在会议桌前的张际春、李达汇报着关于警卫团3连副连长张贵良违反群众纪律的情况。

 

保卫干部:查出来了,是警卫团3连副连长张贵良干的。

 

  达(吃惊地):张贵良?这个人很能打仗的,他怎么干这事儿?

 

保卫干部:那天店主上山去了,对面有人看见张副连长拽开了门锁,走进去拿了一匹布和一捆粉条出来,张副连长承认自己没有付钱。

 

刘伯承(愤怒地拍着桌子):拿?这是抢!我们已经三令五申,还要明知故犯,问题竟发生在我们眼皮底下的警卫团。

 

邓小平(严肃地):那就按规定执行!

 

剧情:保卫干部推开门走进了关押张贵良的房间,卫兵端着一碗鸡汤跟在后面。保卫干部朝屋子里望去,只见张贵良满脸愁容地坐在地上的草堆旁,面前的小凳子上放着一碗没有动的面条。保卫干部看罢,转过身来从卫兵手中端过了鸡汤。他将没有动的那碗面条放在了地上,将鸡汤放在了小凳子上,并用胳膊搥了搥张贵良的腿,意思是饭还是要吃的。

 

剧情:在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保卫干部向坐在会议旁的刘伯承和站着的邓小平汇报张贵良的情况。

 

保卫干部:他认罪,他只有个请求,等革命胜利以后,请组织通知他的家人,就说他是在战场上牺牲的。

 

剧情:邓小平听后,没有表态,只是背着手在屋子里踱着步,刘伯承点了点头。

 

刘伯承:嗯!请转告张贵良副连长,总部领导都很痛心。(站起身来)但是,我们的纪律不是一纸空文,我们的纪律是铁!是钢!如果我们对我们身边的一个连长都不能执行纪律,那么对其他的营长、团长、旅长,包括对我们自己,又如何约束呢?老乡们又怎么能相信我们就是当年的红军呢?

 

邓小平: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期,我们在大别山还没站住脚,部队的现状和大别山的形势,都不允许我们有任何一点犹豫,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

 

剧情:保卫干部走进了关押张贵良的房间,卫兵手里拿着一根绳子跟在后面。蹲在草堆旁的张贵良看到此景,似乎明白了一切,他站起身来,朝前走了两步,便将身子转了过去,双手后背,让卫兵将其捆上。卫兵并没有立即上前捆绑张贵良,而是静静地站在保卫干部的身后。这时,保卫干部拿出了一支香烟,点燃后递到了张贵良后背的手上,张贵良接过烟,眼睛里浸满了泪水……

 

剧情:在总路嘴镇一个戏台前的场坪上,站满了大批的老百姓和部队指战员,戏台上方挂着“公判大会”的横幅。这时,保卫干部和两名警卫战士押着五花大绑的张贵良走了过来,场坪上的老百姓都静静地看着。张贵良被押到了戏台上,他转过身来面向台下,等候着最后的宣判。保卫干部走到了戏台上站着的张际春身边,两人交换了一下眼色。张际春拿起判决书正要宣判,台下的老百姓便纷纷为张贵良求情。

 

老百姓1(高喊着):首长,我们不要杀啊!

 

老百姓们(高喊着):对呀,你们是好人啊!……

 

老百姓2(高喊着):不要杀啊!

 

……

 

剧情:听到老百姓的求情声,台下参加公判大会的警卫团战士们很多都流下了眼泪。

 

剧情:在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张际春向刘伯承和邓小平汇报了公审现场老百姓求情的情况。邓小平听完汇报后,大步走到桌前,从桌子上拿了一支烟,他转过身来刁着烟思考了片刻,将烟从嘴上拿了下来。

 

邓小平(坚决地):还是要执行!

 

剧情:保卫干部和警卫战士押着张贵良向刑场走去……随着一声枪响,张贵良被执行了枪决。

 

剧情:在绵绵的细雨下,刘邓大军离开黄冈总路嘴镇继续向大别山开进。在开进的路边,战士们都扭过头来看着刚刚堆起的一座新坟,这座新坟里埋的是张贵良。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张际春悲痛地站立在张贵良的坟前为张贵良送行,杨国宇、张参谋和警卫员们站在不远处。

 

剧情:在大别山的密林中,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参谋长潘焱在望远镜里看到大量的国民党军沿着山间公路追了过来,他放下望远镜,带着身边的参谋立即向纵队临时指挥所跑去。

 

剧情:潘焱带着参谋跑到了设在密林中的纵队临时指挥所,只听得指挥所里不断传来报务员的喊话声。

 

报务员:171171,我是101,我是101,听到请回答!171171,我是101……

 

剧情:潘焱带着某参谋跑到了焦急地站在电台旁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杨勇(原名世峻)的面前。

 

 :司令员!

 

  勇:怎么个情况?

 

 :敌人已经上来了,正在路上走着呢。

 

  勇:完了,真该死!

 

剧情:杨勇说着便焦急地来回踱着步。这时,旁边传来报务员的呼喊声。

 

报务员:171171!,听到请回答,听到请回答!

 

剧情:报务员终于和171联系上了。

 

报务员:司令员,联系上了。

 

  勇:问他们在什么位置?

 

报务员:171171,我是101,我是101!请报告你们的方位,请报告你们的方位!

 

剧情:这时,旁边的一名参谋在叫潘焱。

 

参谋1(高喊着):参谋长!

 

报务员:司令员!他们问,敌人到了没有?

 

  勇:简直是荒唐透顶,问他们,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到达指定位置?

 

剧情:潘焱听到参谋1的喊声后,便走了过去,旁边仍传来报务员的呼喊声。

 

报务员:171171,请报告你们的方位,请报告你们的方位!

 

剧情:潘焱来到了参谋1的面前,一边看着展开的地图,一边叫做杨勇。

 

 :司令员!

 

剧情:杨勇听到叫声,便快步朝潘焱走去,身后仍传来报务员的呼喊声。

 

报务员:171171,请报告你们的方位,请报告你们的方位!遇到了什么情况?遇到了什么情况?……

 

剧情:杨勇来到了潘焱的面前。

 

 :司令员,你来看,(指着地图)是不是在这儿啊?

 

剧情:杨勇看了看手表。

 

  勇:要处分,要处分,一定要处分!这还得了?再放跑了58师,我怎么跟上面交待?

 

剧情:杨勇说着便焦急地走到报务员旁边的大树下。与此同时,报务员还在不停地呼喊着。

 

报务员: 171171,请回答,请回答!……

 

剧情:这时,旁边传来了电话铃的声音,一名参谋接听电话后,叫喊着潘焱。

 

参谋2:参谋长!

 

 :哎!

 

剧情:潘焱快步走到参谋2的面前,从他手中接过了电话。

 

 :喂!是我……

 

  勇(对报务员):告诉他们,豁出命来,跑步前进!

 

报务员:171171,加速前进,加速前进!听到请回答,听到请回答!(对杨勇)司令员!他们说,地图上查不出现在的位置。

 

剧情:杨勇从报务员手中接话筒。

 

  勇:171,你给我听着!地图是死的,人是活的。为什么不找向导?找老乡啊!

 

剧情:接到命令后,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第1旅旅长杨俊生、政委陈云开、参谋长王正南率领着全旅在湿滑的丛林里飞快地奔跑着。

 

某指挥员:快!快!跟上!……

 

……

 

剧情:杨俊生、陈云开和王正南也奔跑在队伍中,参谋和警卫员们紧随其后,他们跑到一个较开阔的地带,停下了脚步。

 

杨俊生:部队原地休息。

 

王正南(高喊着):部队原地休息!警戒!

 

周参谋(高喊着):部队原地休息了!

 

杨俊生:周参谋!

 

周参谋:到!

 

杨俊生:去!找个向导来。

 

周参谋:是!(对身后的战士们)跟我来!

 

剧情:周参谋带领着几名战士去找向导去了。

 

杨俊生(气喘吁吁地):原地休息!

 

剧情:杨俊生说着便累得在原地坐了下来,战士们十分疲惫地分别开始靠着树坐了下来。

 

剧情:战士1搀扶着一瘸一拐战士2在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

 

战士1:坐下吧!

 

剧情:战士1让战士2坐下后,便帮他脱下了草鞋,只见他的脚都是血淋淋的。

 

战士2(疼痛地):哎哟!……

 

剧情:这时,旁边传来一名战士的高喊声。

 

战士3:不好,马死了!

 

剧情:休息的战士们都朝喊声方向望了过去,只见一匹驮运物资的马躺在大树下累死了,负责使用它的一名战士蹲在它的尸体旁哭泣着,其他围在一边的战士们都十分悲痛地看着这一切。这时,一名拿着机枪,坐在树下休息的战士和身边的一名战士悄声发着牢骚。

 

战士4:死了倒好,省得跟我们受罪。

 

战士5:仗越打越小,路越走越窄,窝囊透了。

 

剧情:在旅临时指挥所,旅长杨俊生焦急地趴在地图前看着地图,身边电台的报务员在不断地呼喊着。

 

报务员:我是174!听到请回答!听到请回答!101101!我是174!我是174!……

 

剧情:这时,坐在一旁拿着地图的警卫员抬头看到找向导的周参谋回来了。

 

警卫员:哎?他们回来了。

 

剧情:杨俊生抬头一看,只见周参谋和两名战士押着一名被五花大绑的老百姓走了过来。

 

周参谋:旅长!

 

剧情:杨俊生看了看被五花大绑的老百姓,立刻对周参谋提出了严厉地批评。

 

杨俊生:胡闹嘛!我让你去请,不是让你捆绑老乡。

 

周参谋:我……

 

杨俊生:还不快解开?

 

周参谋:旅长,不捆他,他不肯来呀。保安队说了,谁要给我们带路,就砍谁的头。

 

杨俊生:这不乱套了吗?

 

剧情:在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报务员正在向李达报告情况。

 

报务员:参谋长,171179还没有到达指定位置。

 

剧情:李达转过身来,走到刘伯承和邓小平的面前。

 

  达:58师又跑了。

 

刘伯承:一个月打三仗,仗仗围不拢,打不赢,照这样下去,我们只好把大别山拱手相让了。

 

邓小平(焦急地):唉!这就是危机的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