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节的遐想

(2022-05-23 19:12:46)
标签:

杂谈

六一儿童节,对今天已称为上一代的人来说,是个曾经的节日。一些人感叹昨天是越来越多,真想回到童年再成长一回,这人生跨过了几十年,童年似乎又成理想了?回忆起来,当还只能称为下一代时,人们还能否记起与共和国同龄并被称为祖国花朵的这“一代人”?因为他们的上一代造反闹革命取得成功,从而给这“一代人”挥手指引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这“一代人”,从小教育要爱领袖、爱国家、爱和平、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到处充满了爱,当然这祖国的花朵同样也需要被人爱。记得还在读小学时正处在国家困难时期,因而小时比较羡慕爸妈在食堂工作的那些同学。盼着过节日的想法也挺简单,就是能吃好穿好玩好。这简单的想法自然是受了环境的影响,毕竟人生出来是不会带着想法一起来到这个世界的。这也是出生后需要不断改造的原因吧?比如本来不怎么样的家庭,他们的下一代只要经过认真改造,仍可以成为一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这也符合当时所宣传的一个政策: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

至于儿童节时吃了点啥、玩了点啥,如今已全没了印象,倒是穿什么还是记忆犹新。比如参加儿童节庆祝活动的学生,到校要穿白衬衫、蓝裤子,再系上红领巾。虽是一群小学生,但一走在大街上还是很吸引路人目光的。想想也是,只要穿着统一服装的一群人走过,就会给人一种团结一致的象征。团结,会产生出一股威慑力量,有利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年龄反而是次要的了。庆祝活动上既有校长的报告,也有学生表演的节目,这些都给节日增添了热闹的气氛。所以回想起来,过儿童节那会儿还是挺开心的,对节日也就有了期盼。

都说儿童是未来的希望,为培养这“一代人”,上一代也是不厌其烦,步步引导。经济条件虽然差了些,但与“地球村”其他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儿童比起来,与忆苦思甜运动中苦难儿童比起来,这幸福感就来了。因而前辈们要让花朵一般的这一代,能在一个非常干净的环境里成长,以保护这“一代人”免受不良影响。比如,那时听到带有节奏感的都是激励人们向前、向前、再向前的乐曲声,唱起来更是豪情满怀,像“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争当共产主义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歌声,在儿童节里是一定会响起来的。再说看到的,那会到处掀起了社会主义的建设高潮,烟囱林立、热气腾腾,孩子们都能感觉到这是个锣鼓喧天、红旗招展的火红年代,能传入耳朵的都是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进入六十年代后,学校也是紧跟形势,并蓬蓬勃勃开展起了学雷锋做好人好事活动,提倡“三老四严”精神。这“三老”现在仍能记起来,是要学生从小就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想想,这“三老”作风能传承下来,那说一套做一套、假话套话连篇的风气还有多少市场?骗子更没了生存的土壤。

对祖国花朵的呵护除了要净化环境,还要避免 “温室效应”的影响,因为在“温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老一辈会担心他们经不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因而在学校,除了学习还把劳动列为学生的一门实践课。记得还在北京路小学读书时,教导主任丁老师就一直要学生们注意节约粮食。学校组织的劳动课也是把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作为主要内容,还开展了积肥活动,小小年纪也要为粮食增产作贡献。学校的操场那时不仅搭起了棚养起了羊,附近还堆满了“肥料”,随时准备送肥下乡。这些肥料,其实也就是些杂草、草木灰等垃圾,却是粮食生产中宝贵的有机肥料。学生通过积肥劳动,让垃圾变成了宝。那时人们还能见到农民伯伯挑着箩筐走街串巷进城“捉”垃圾,称“捉”字是否是说垃圾不容易收集到?这与今天城市化的管理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想,按要求是希望学生通过劳动,健康成长,从而成为又红又专的新一代。转眼到了小学毕业,可按年龄仍还是个儿童,同学们想的最多的是会进入到哪所中学去读书?但并非没有其他梦想。那时课本教材内容也启发了同学们的丰富想象,比如,要像黄继光、邱少云那样成为英雄,梦想着要当个人民解放军,可以拿枪去消灭敌人,或去做科学家,或做医生、老师,都是非常理想化了的美梦。我自然也是有梦想的,梦想长大了最好能当个炊事员。其实食堂炊事员的优势是很明显的,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其他同学虽没说,但不会没梦见吧?这些充满了希望的梦,至今还能回想起来,真倒像是重回了儿童的梦境一般。后来当然知道,当年的同学最后大多是去了广阔天地,成了一代“知青”,但当初谁也不可能会做到这样的“知青”梦。

到了今天,重视学生对勤劳美德的培养又提上了日程,劳动课仍会成为一门课程,从清洁卫生、种植蔬菜到学会烹饪,内容十分广泛。突然想到,要是我那时的劳动课也有学烹饪的实习,说不定后来真会去了食堂工作?那又将是另一番的成长过程了吧!

六一儿童节还是一个国际性的节日,也许今天有些人会说这国外传进来的也算得上是“洋节”了?“洋节”不少人喜欢,也有不少人反对,其实节日无非是人们参与庆祝,凝聚共识,增进认同的一个日子。因而不管是传统的“端午节”,还是国际性的“五一节”,节日就是纪念、就是对美好的追求。当然制度不一样,哪些日子会挑选出来作为节日,也就有了区别。比如设立“六一”儿童节,是早在七十多年前,由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这个组织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一次会议上通过的,是有反帝的深意在里面。与会的许多国家都把这一天作为儿童节。当然也有不少国家和地区,虽然也设立了童节,但却并不选在“六一”这一天,但都没听说对不一样的儿童节说三道四。

曾经是花朵的“一代人”,后来因为折腾了十年,讲“斗”的多了,而讲“爱”的几乎没有,也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机会。但劳动不少,是勤奋、节俭、对生活质量低要求的“一代人”,即使老了也没显著改变。至于你在街头巷尾偶然听到有关对大爷大妈的一些抱怨,知道那只是添了油加了醋的段子就行了,对此倒也用得上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这句流行用语。

儿童节,让人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每当回忆自己童年时,会怀念什么呢?是怀念逝去的岁月还是儿童时的单纯,是无忧无虑的生活还是对未来的向往?其实每个人都是从童年过来的,而现在每个节日之间也看不出有多大的差异,当与孩子一起融入到儿童节中去时,也许更有了过节日的感觉吧?对已跨进了上一代队伍的这“一代人”,也有优势存在,回头看历史,就像今天看电视剧那样分得清好与坏,但对眼前的判断,不是这么简单的,否则怎么会有受骗上当的事发生呢?所谓不识庐山面目,是因为置身在山中,应该是一样的道理。

儿童节,虽说是儿童们的节日,但不管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跟随岁月已转为了上一代的这“一代人”,都是从儿童成长过来的,也有着一个共同的话题:回顾往事展望未来,相信明天会更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