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明宣宗朱瞻基陵-明景陵

(2018-07-01 23:26:00)
标签:

转载

分类: 古迹拜访

[转载]明宣宗朱瞻基陵-明景陵

[转载]明宣宗朱瞻基陵-明景陵

[转载]明宣宗朱瞻基陵-明景陵

[转载]明宣宗朱瞻基陵-明景陵

[转载]明宣宗朱瞻基陵-明景陵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明陵园制度一遵献陵俭制。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南向东分出,长约1。5公里,途中建单空石桥一座。陵宫朝向为南偏西55度,占地约2。5万平方米。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
  嘉靖十五年(1536年)四月二十七日,明世宗朱厚熜亲阅长、献、景三陵,见景陵规制狭小,对从臣郭勋等说:“景陵规制独小,又多损坏,其于我宣宗皇帝功德之大,殊为勿称。当重建宫殿,增崇基构,以隆追报。“根据《帝陵图说》记载,增崇基构后的景陵祾恩殿,“殿中柱交龙,栋梁雕刻,藻井花鬘,金碧丹漆”,殿中有暖阁三间,黼座(帝座)地屏直到康熙年间犹有存者。此外,嘉靖年间还在陵前增建了神功圣德碑亭。
  现在,陵内的祾恩殿台基,仍是嘉靖年间改建后的遗物。从遗存的明代殿宇檐柱柱础石分布可以看出,该殿原制面阁五间(31.34米),进深三间(16.9米),后有抱厦一间(面阔8.1米,进深4.03米),前面的御路石雕二龙戏珠图案,比献陵一色云纹,显得更为精致壮观。
  清乾隆五十——五十二年(1785-1787年),清廷曾对明陵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为省工省料,景陵的祾恩门、祾恩殿均被缩小间量重建,两庑配殿及神功圣德碑亭因残坏而拆除。现在,祾恩门、祾恩殿的台基上还有清代改建后遗留的柱础石。神功圣德碑亭仅存石碑及台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仁宗长子,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三日生于燕王府。永乐九年(1411年)十一月十日,立为皇太孙;二十二年(1424年)仁宗即位,十月十一日,立为皇太子。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十二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宣德。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7岁。谥“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六月二十一日葬景陵。
  宣宗在治国方面颇有成就。他继承了前代与民休息的政策,多次下诏开仓赈济受灾百姓,益蜀免受灾地区的田赋。他亲撰《织妇词》赐给朝臣,命人画成画儿悬挂宫内,使内外之臣了解农家的艰苦。
  在宫廷生活上,他注意节俭,反对奢靡。即位不久,锦衣卫指挥钟法保,建议派人到广东东莞采珠。宣宗听了生气地说:“这是扰民以求利”,将他关进监狱。工部尚书吴中奏称制造御用物料,需到民间采买。宣宗说:“汉文帝服御帷帐无文绣,史称恭俭。联饮食器用,当从简朴。”遂命从库藏物中取用,不再重新购买。

  在用人行政上,宣宗亲贤臣,远佞幸。重用仁宗朝的蹇义、夏元吉以及三杨等老臣。对不称职的官员,不论关系亲疏,一概斥而不用。如,内阁大学士陈山、张瑛系宣宗东宫(太子)旧臣,因不称职,宣宗也把他们调出内阁。所以,史称其时为“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并把仁、宣两朝的统治合称为“仁宣之治”。
  宣宗皇帝还是个能书善画、精于骑射的人。《万历野获编》记载,该书作者沈德符,幼年时曾见过宣宗画的一个扇面,上画折枝花和竹石,题有宣宗御制诗:“湘浦烟霞交翠,剡溪花雨生香。扫却人间炎暑,招回天上清凉。”扇面的画,渲染设色直追宋人,书学颜真卿,而微带沈度姿态,是一件上乘的艺术佳品。宣宗青年度时代,曾习武于方山,练就了娴熟的骑射技艺。宣德三年(1428年),蒙古贵族兀良哈部骚扰会州。宣宗北巡,亲率3000精兵出喜峰口进击,在宽河与敌交锋。宣宗引弓搭箭,接连射倒敌人的三个前锋,两翼明军奋出追击,打得敌人溃不成军,望见宣宗的黄龙旂 (一种旗子)就跪地请降。
  宣宗去世后,有10妃殉葬。按《明英宗实录》卷三记,分别是:惠妃何氏,赠为贵妃,谥端静;赵氏为贤妃,谥纯静;吴氏为惠妃,谥贞顺;焦氏为淑妃,谥庄静;曹氏为敬妃,谥庄顺;徐氏为顺妃,谥贞惠;袁氏为丽妃,谥恭定;诸氏为恭;谥贞静;李氏为充妃,谥恭顺;何氏为成妃,谥肃僖。谥文中说为他们上此徽称,是因为他们“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

  景陵内埋葬的皇后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她是邹平人,永城县主簿孙忠女。年幼时,因容貌俊美,被诚孝皇后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看中,常常入宫说孙忠有个好女儿,遂被选入宫内,当时年仅10余岁,成祖命养在张氏宫中。后宣宗(当时为皇太孙)到了结婚年龄,济宁人胡氏,被选为皇太孙妃,孙氏被选为嫔。宣宗即位,册封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
  按照旧时的宫廷礼制,皇后被册封后赐金册宝(印),贵妃以下有册无宝。孙氏入宫后,极受宣宗宠爱,宣宗遂破格于宣德元年(1426年)五月,向太后请示,制金宝赐予孙氏。此后,明代诸帝贵妃被册封,均册、宝俱备。
  胡氏、孙氏,一皇后,一贵妃,虽受恩宠,却都没有生儿育女。孙贵妃暗地里将其他宫女所生的孩子(即英宗)据为己有,伪称是自己所生。从此恩宠更在胡后之上。胡后身体不好,常常有病,渐被宣宗冷落。宣宗为立孙氏为后,命胡后上表辞位,以早定国本(太子)。宣德三年三月,胡后辞位,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贵妃孙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
  英宗即位后,孙氏被尊为皇太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蒙古瓦剌部所俘,太后命郕王监国。景泰帝(郕王)即位,尊孙氏为上圣皇太后。英宗被囚,孙太后多次派人送御寒衣裘。英宗被放回,幽居南宫,太后常去看望。后来,大官僚石亨等人导演的“夺门之变”,也是先秘密征得孙太后的同意才动手的。英宗复辟后,为孙氏上徽号“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四日,孙太后去世,谥“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合葬景陵。
  景陵的营建始自宣宗去世之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随即派人赴天寿山陵区卜地。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十一日,陵寝营建正式动工。太监沐敬、丰城侯李贤、工部尚书吴中、侍郎蔡信等奉命督工。成国公朱勇、新建伯李玉、都督沈清及内府各衙门、锦衣卫等共发军民工匠10万人兴役。六月二十一日,葬宣宗。天顺七年(1463年)三月十九日,陵寝工毕。其间断断续续共历28年的时间。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历史故事:

  明宣宗朱瞻基出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在明宣宗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大圭上镌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八个大字。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太祖皇帝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正说明要将江山传给他。明成祖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忽然有人报告说皇孙朱瞻基降生了。成祖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有一团英气,明成祖朱棣看后非常高兴,这件事对以后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之役也有很大的作用。

  明宣宗朱瞻基于公元1411年被明成祖朱棣册封为皇太孙。并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皇孙朱瞻基的老师,并多次指示,皇孙是个可造之才,你们一定要尽心竭力,同时成祖朱棣也不忘亲自教导,永乐中期以后的远征蒙古漠北,成祖朱棣总是将皇孙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了解如何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这对后来明宣宗朱瞻基的亲征有非常大的帮助,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明成祖朱棣都要带皇孙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皇孙了解农家的艰辛,让他以后作一位爱民的好皇帝,成祖朱棣对皇孙朱瞻基的精心教导对朱瞻基以后成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很大程度上明仁宗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是沾了儿子的光,因此父子俩就成为了皇二子朱高煦等人的眼中钉,青年的朱瞻基也被卷入了这场争斗,但是凭着祖父对他的喜爱,凭着他的勇气与睿智,他总是能够帮助父亲化险为夷,最终使世子朱高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谁知父亲的皇位还没有座热,十个月之后就暴病去世了。
  当时皇孙朱瞻基正在南京,当日他动身北归,曾听说他的皇叔、汉王朱高煦要在半途截杀他,然后自立为帝。左右都劝他整顿兵马以作防范。朱瞻基说:“君父在上,谁敢如此胆大妄为?”依然轻身出发,日夜兼程赶到北京,当时汉王朱高煦还没有派人设伏,他没有料到朱瞻基会来的如此之早。回到北京之后,他一方面妥善处理了父皇的后事,一方面加紧北京城的戒备,防止有人伺机作乱,然后从容登基,改年号为宣德,是为大明宣宗皇帝,自此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明宣宗朱瞻基登基之后,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祖皇帝留下的外藩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明建文、永乐、洪熙三朝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宣宗朱瞻基即位之后,马上着手整顿军务,准备迎接来自强藩的挑战。他的皇叔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就战功赫赫,很会带兵打仗,明永乐朝被封乐安之后,就从没有放弃武力夺取政权的野心,终于机会来了,明仁宗病逝,宣宗即位,国家动荡,皇帝年轻,正是谋反的好时机,于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后也像他的父亲一样扯起了“清君侧”的大旗,矛头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早已准备就绪的宣宗皇帝在大臣杨荣的建议下御架亲征,在声势上一下就压倒了叛军,以前同意与汉王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几路兵马也都按兵不动,明军很快包围了乐安城,见大势已去,汉王朱高煦只得弃城投降,这次战役以明军的大获全胜,生擒汉王朱高煦而告终。群臣都劝明宣宗朱瞻基将汉王朱高煦正法,明宣宗朱瞻基念其是藩王网开一面,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废为庶人,软禁在西安门内逍遥城。

  御驾亲征得胜之师回到北京后,宣宗朱瞻基马上传召给另外一个皇叔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权(当时的亲王都有自己的军队,称作卫),朱高燧并没有反抗,乖乖地交出了三卫兵马,就这样明朝的藩王问题在宣德朝终于得到了解决。

  明宣宗朝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浦)、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真是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这也是明朝三百余年间的极盛时期。

  安南问题也是大明宣德朝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明永乐时期,由于安南国内部的争斗,使得安南国原来的统治者绝嗣,安南一片混乱,明成祖派大将张辅率兵平叛,并在安南正式建衙,并派人管理,但是由于一些贪官污吏的压榨,加之历史渊源,安南几乎没有断过兵燹,这使得明朝的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安南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宣宗毅然决定议和,放弃对安南的占领。这在当时曾经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从长远来看,此举减轻了人民负担,节省了大批人力财力,也有利于安南与中国各族人民的和平交往。

  大明宣德皇帝朱瞻基可算是历史上一位称职的皇帝,他对大明王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被史学家称之为太平天子、历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是他开创了大明王朝的“永宣盛世”,这些称号对于大明宣宗皇帝来讲都并不夸张。

  公元1435年正月,明宣宗朱瞻基染上不明之症,病危之时命左右起草遗诏,由皇太子继位,所有军国大事均须禀告皇太后方能决定。不久病故于北京乾德宫。一代明主就这样撒手人寰,享年三十八岁。他的英年早逝怎能不令人慨叹。

  大明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病故于乾清宫,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北京昌平景陵。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大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公元1398-1435年),明仁宗朱高炽皇长子,明仁宗病崩后继位,在位十年,病崩,葬于景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