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瓷器从宏观上看也看不出多少出奇的地方,但通过细微的观察和在放大镜、显微镜下观察,瓷器就会给大家展示出许许多多迷人的色彩,我们也可通过瓷器的微观特征与特殊因子判断出瓷器的新与老,给瓷器断代等。
一、手工拉坯纹
手工拉胚成型是一种古老的技术,它是在转动的轮盘上,用手工将可塑泥拉成各种形状的方法,其要求手工技艺高水平,劳动强度较大。手工拉坯的瓷器,瓷器表面,特别是瓷器内部也有不规则的手工拉坯纹,有的是一圈一圈、有的是深浅不一(图1);瓷器底部带有很自然的轮盘转痕,或修底时留下的旋转痕迹(图2),有些明显,有些细看也能发现。
图1(手工拉坯形成的一圈一圈、深浅不一的表面)
图2(手工修底形成的旋转纹)
二、破泡
破泡是指釉面的气泡因年久风化、硅胶化,经清洗、摩擦而产生的破裂,一般看到的是釉面上层的破泡,釉面损伤太严重时,才见到中下层破泡;宋瓷上会有此现象,难仿。如在破泡里找到臭干黑或黄水斑,就可判定为古瓷了。
另有种叫冰裂破泡的特征,很神奇美妙,气泡的顶端呈放射性的冰裂,更难仿,也仿不出来。
![[转载]瓷器的微观世界(一) [转载]瓷器的微观世界(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3(显微镜下的破泡状态)
图4(显微镜下的破泡状态)
蛤蜊光:“先天蛤蜊光”是指古瓷长期受污染,而产生的五彩光,发金属亮光,直视无,侧目有。“后天蛤蜊光”是指经人们摩摸而产生的五彩光,其柔和,色淡,无金属光。针对蛤蜊光,再综合其它一些特征,可大致推判其出土时的基本环境。
![[转载]瓷器的微观世界(一) [转载]瓷器的微观世界(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5(侧光下瓷器外侧蛤蜊光)
图6(侧光下瓷器底部蛤蜊光)
图7(侧光下瓷器外侧蛤蜊光)
四、针状芒硝
出土瓷不洗不动,阴干一月后,会生成针状芒硝,唐之前陶瓷为最明显。
![[转载]瓷器的微观世界(一) [转载]瓷器的微观世界(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8(针状芒硝物自然情况下的表面状态)
![[转载]瓷器的微观世界(一) [转载]瓷器的微观世界(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9(针状芒硝物显微镜下状态)
图10(针状芒硝物显微镜下状态)
图11(针状芒硝物显微镜下状态)
五、蜘蛛丝网纹
釉面有像蜘蛛网一样的条形网状纹路,这种网状纹路非常清晰,是分布在正常釉面上,而不是受到腐蚀的釉面上。这种状况会在釉面上大面积出现。
![[转载]瓷器的微观世界(一) [转载]瓷器的微观世界(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12(瓷器表面布满蜘蛛线网纹)
图13(在显微镜下的蜘蛛线网纹)
图14(在显微镜下的蜘蛛线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