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建盏银兔毫盏
(2017-07-17 15:06:21)
宋代建盏中的银兔毫盏比金兔毫盏略微稀少一些。这种说法来自那些玩建盏的行家,不知道依据是什么。我们在博物馆中看到的兔毫盏却大部分是银兔毫。

兔毫盏的鉴定方法是一样的,将一件宋代“兔毫盏”对着光源以某个度角观察时,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那些“兔毫丝”都是凹陷于黑色釉面之下。

上手是很容易观察到兔毫丝下陷于釉面的,拍摄照片有点费劲,要找好角度。

这是福建出土的建盏。福建的土壤就是这种褐黄色。底足上的褐黄色,既有垫饼痕迹,又有土粘。

这种底足上的褐黄色是清洗不掉的。
参考资料一、窑址出土兔毫盏的兔毫下陷现象
国内宋代“兔毫盏”都是出土之物。它们在地下埋了几百年,身上都留有土壤中各种物质侵蚀的痕迹。宋代“兔毫盏”上的“兔毫丝”是铁晶体的聚集物,在同样的侵蚀条件下,这些“兔毫丝”所受到的侵蚀要比那些黑色釉严重得多。因此将一件宋代“兔毫盏”对着光源以某个度角观察时,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那些“兔毫丝”都是凹陷于黑色釉面之下。这是几百年的历史给它们打下的“烙印”,非人力所能为之。
参考资料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兔毫盏
除了日本有传世建盏,其它博物馆的兔毫盏也都是出土文物。只不过是早期出土,然后早期流出国门。

器口有明显的粗颗粒。
“兔毫丝”凹陷于黑色釉面之下。

紫黑色的胎里有白色的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