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古代绢画后面裱褙的宣纸特征

标签:
转载 |
分类: 仿品研究 |
三、宋·临摹《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
古代的纸与现代的宣纸是大不相同的,因为古代的纸是用麻或楮树的皮,经人工反复捣烂,放入水池中长期浸泡,有的长达一年以上的发酵时间,然后经过加工舀制而成。即使如此长时间的复杂工艺,由于它是人工的自然加工,纸张里面仍难免含有一丝一丝像毛一样纤细的麻或楮皮。到了明代就是用楮皮和草经发效加工而制了。到了清中后期,这种发酵工艺里面就加了碱来强制加速其腐而提速,于是这种一丝一丝的纤细毛发就不见了,纸张里面就成了很薄带黄成散坨状的绒筋。如今用机械粉碎再加强制的化学发酵,所以现在的纸张又白又平没有任何绒筋。在这套画的裱褙宣纸中,里面有很多这种一丝一丝像毛一样长短不一的纤细楮皮筋。这是当时的时代局限所致。由此,证明了它绝对是古代纸。
(以上二图是绢画背面裱褙宣纸中所含一丝一丝长短不一像毛一样的楮皮纤维筋。证明了这种纸的年代久远。)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有些专家说这是清代的纸,我认为这绝对不是,为什么不是呢?因为清代的宣纸不会起层会一张揭裱成两张,只有古代的宋纸才有这种特殊的功能,我们从下面两幅图的背面宣纸边口成蒙状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从以上两幅图中,可见绢和宣纸被虫蛀后,纸上还有一层网状膜朦,说明这种宣纸会分层。因为只有宋代的宣纸才有这种特色,清代的宣纸是不会分层的。由此证明它不是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