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北宋汝窑鹦鹉腊烛台赏析

标签:
转载 |
分类: 古瓷宏观特征 |
鹦鹉高17.2公分,身体肥硕,昂首挺身,双腿弯曲,双足并立紧紧抓住一横棍,双翅刻划羽毛,背部有一管装物(残),腹下部也有一管状物(残),专家推测为汝窑出香(香熏)盖顶鹦鹉形抓钮的残件。
高20公分,作者塑造了一只肥硕的鹦鹉,双目圆睁,昂首翘尾,立于喇叭形底座之上,底座刻覆莲纹,塑有一段竹节,鹦鹉双爪攀持在竹节上面,颈背处塑有一管状物,管囗部有一曲柄连至鹦鹉背部形成把手,鹦鹉和底座均中空。鹦鹉的造型准确,雕刻细致,圆睁的眼睛,弯而有力的喙子,强有力的爪子和全身的羽毛都刻划得惟妙惟肖。该器胎质细腻,呈香灰色,在模制的基础上雕塑而成,全器裹青釉支烧,底有五个支钉。釉色粉翠,显淡青緑色,是北宋汝窑瓷器精品。顺便提一下,鹦鹉是典型的攀禽,抓握东西时,两趾向前两趾向后,这只鹦鹉作成了三趾向前一趾向后,这是错误的。
器型与这件汝窑鹦鹉相同,被官方定名为“唐三彩鹦鹉执壶”,专家认为鹦鹉背上的管柱是壶的入口,嘴上的孔是壶的流。1969年河北省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了定窑褐釉鹦鹉(图6),
也被官方定名为“定窑褐釉鹦鹉执壶”。笔者认为定名为执壶是错误的,执壶的入口一般是孔穴式的,做成管柱式的反而不方便。笔者用该“壶”装水倾倒时,发现水从鹦鹉嘴的左右两孔流出,两条水流约成70度夹角,根本不可能倒在一个杯中,无法作为“壶”来使用。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鹦鹉形的腊烛台。广州南粤王墓的发掘,证实至少在汉代我国已实际使用腊烛,烛台是使用腊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