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北宋汝窑鹦鹉腊烛台赏析

(2015-06-15 18:31:03)
标签:

转载

分类: 古瓷宏观特征

                                              北宋汝窑鹦鹉腊烛台赏析

                                                                                                  作者           陶斋

       汝窑居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传世品稀少,全世界收藏有汝窑的博物馆仅10家,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英国达维德基金会等少数机构,馆藏汝瓷67件半,是各名窑瓷器中传世数量最少的一个。

        传世汝窑瓷器的器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北京故宫博物院2001年在市场征集了一只汝窑天青釉鹦鹉,这是一种新的器型,引起很多人关注,但一直深藏不露,直到2011年12月才在澳门艺术馆《玉貌清明——故宫珍藏两宋瓷器精品展》中亮相(图1)。[转载]北宋汝窑鹦鹉腊烛台赏析                     图1
鹦鹉高17.2公分,身体肥硕,昂首挺身,双腿弯曲,双足并立紧紧抓住一横棍,双翅刻划羽毛,背部有一管装物(残),腹下部也有一管状物(残),专家推测为汝窑出香(香熏)盖顶鹦鹉形抓钮的残件。

        陶斋收藏了一只汝窑鹦鹉完整器(图1-图4),[转载]北宋汝窑鹦鹉腊烛台赏析图2

[转载]北宋汝窑鹦鹉腊烛台赏析图3

[转载]北宋汝窑鹦鹉腊烛台赏析                    图4
高20公分,作者塑造了一只肥硕的鹦鹉,双目圆睁,昂首翘尾,立于喇叭形底座之上,底座刻覆莲纹,塑有一段竹节,鹦鹉双爪攀持在竹节上面,颈背处塑有一管状物,管囗部有一曲柄连至鹦鹉背部形成把手,鹦鹉和底座均中空。鹦鹉的造型准确,雕刻细致,圆睁的眼睛,弯而有力的喙子,强有力的爪子和全身的羽毛都刻划得惟妙惟肖。该器胎质细腻,呈香灰色,在模制的基础上雕塑而成,全器裹青釉支烧,底有五个支钉。釉色粉翠,显淡青緑色,是北宋汝窑瓷器精品。顺便提一下,鹦鹉是典型的攀禽,抓握东西时,两趾向前两趾向后,这只鹦鹉作成了三趾向前一趾向后,这是错误的。

        显然,北京故宫收藏的鹦鹉和我收藏的鹦鹉是同一种器型,只是前者器缺失了背上的管柱、把手和底座,不可能是汝窑出香盖顶鹦鹉形抓钮的残件。这种器物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途呢? 1960年内蒙古和林格尔墓葬出土了一只唐三彩鹦鹉(图5),[转载]北宋汝窑鹦鹉腊烛台赏析                    图5
器型与这件汝窑鹦鹉相同,被官方定名为“唐三彩鹦鹉执壶”,专家认为鹦鹉背上的管柱是壶的入口,嘴上的孔是壶的流。1969年河北省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了定窑褐釉鹦鹉(图6),[转载]北宋汝窑鹦鹉腊烛台赏析                    图6
也被官方定名为“定窑褐釉鹦鹉执壶”。笔者认为定名为执壶是错误的,执壶的入口一般是孔穴式的,做成管柱式的反而不方便。笔者用该“壶”装水倾倒时,发现水从鹦鹉嘴的左右两孔流出,两条水流约成70度夹角,根本不可能倒在一个杯中,无法作为“壶”来使用。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鹦鹉形的腊烛台。广州南粤王墓的发掘,证实至少在汉代我国已实际使用腊烛,烛台是使用腊烛的工具,
烛台在承托安插蜡烛的方式上有三种基本样式:一是中空筒管式;二是孔穴式;三是立钎式。晋唐宋时期多见中空筒管式,往往做成动物造型以增加美感。这件汝窑鹦鹉就是一个腊烛台,既是一件实用器,又是一件美丽的工艺品,是汝窑瓷器的一个新品种,弥足珍贵。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