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自2004年开始立项,2008年京津城际通车以来,用了十年的时间,通过引进、吸收、消化,逐步的掌握了高铁的所有核心技术。再次基础之上,我们努力的再研发、再创新,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拥有完全自主独立的高速铁路知识产权体系,并且打造出了属于中国自己的高速铁路标准。同时,随着国家对打造大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视和大手笔投入,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了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网络。在高铁通达全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同时,国内继续坚持加大对高速铁路基础建设的投入,在寄希望于打造奔驰在高速轨道上的、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
在中国发展高铁,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各种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并存,就必须要符合中国自己的特色,自主研发和创新高铁技术和标准也就要有针对性。现在,中国已经能够研发、制造适合在高寒地区、高温地区、高原地区以及其它各种地形地貌条件下运营的高铁列车。其时速从200公里到380公里覆盖了各个等级。可以说,中国的高铁在系统集成、设计施工、装备制造和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甚而在许多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所以,中国的高铁在得到国内人民群众广泛认可之后赢得世界许多国家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就在前不久,中国高铁以不低于欧洲几大厂商的价格赢得了马其顿六列动车组的订单。在同传统的工业强国中赢得胜利也更是展示了中国高铁目前在国家上非凡的竞争力。现在,该订单中的首列动车组已经开始起运了。据该动车组的制造者中国中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称:该订单的执行难点是对新标准体系的研究、熟悉到掌握的过程。在铰接式转向架、防撞安全性能、防火安全性能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突破。
而据人民网8月20日的消息称:8月19日,由中国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服务巴西里约奥运会的最后一列电动车组在长客下线。至此,长客公司累计为巴西里约热内卢研制的100列电动车组已全部制造完工。
当然,现在我们不仅仅是单一的出口高铁车体,同时,我们也在整合自身高铁相关建设的整体优势,抱团出海。去年7月,我国承建的土耳其安卡拉到伊斯坦布尔高铁二期工程顺利通车;今年年底我国承建的沙特麦加到麦地那沙漠高铁将主体完工;今年,我国竞标成功北方邻国俄罗斯的喀什高铁项目;最近,我们正在积极的与印尼进行洽谈,竞标印尼雅万高铁项目。
现在,随着中国高铁在国际舞台上的完美亮相,已有近30个国家与中国洽谈高铁项目合作,中国的高铁列车,动车组已经出口到了亚、非、欧、美四大洲,而且从以往单一的产品输出到现在聚合产品、服务、技术、管理、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为国家争得了极大的荣誉,也使得中国高铁成为整个中国科技研发实力和装备制造实力的代言词。当然,我们在满怀自豪的同时,也要时常低头看路。只有清醒的看到脚下的路,才能在高速的发展中保持头脑的清醒和身体的平衡,才能不摔跟头。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已经成为了必然,但是面对国际上纷繁复杂的竞争,“走出去”不过是第一步,最重要的还是“走进去”。要严把施工质量关、严把产品质量关、要把后续的服务跟上去。中国老百姓有句俗语讲得好: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我们就是要靠过硬的技术、过硬的质量、过硬的服务、过硬的管理来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口碑。当然,笔者也希望,中国高铁在走出去的同时,不忘走回来,回来的时候要带着国外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和标准,互促互进、教学相长,把国内的高铁建设的比今天更好、更强大。(徐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