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今天是2022年最后一天,明天元旦,新年新气象,不忘抓安全,安全与发展如一车之两轮,只有平衡发展,双轮驱动,才能平稳前行,行稳致远。
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恰恰12月份,时近岁暮,火灾猛于虎,三天时间有4起火灾:12月1日,西安某高层住宅着火5死3伤;12月2日,苏北某市,一家超百亿厂房发生火灾5死2伤。同一天,天津某香精香料公司也发生火灾,所幸没有人员伤亡;12月3日,山西长治某企业发生爆炸,1死1伤......
记得当我和老毛小郭来到现场时,属地单位已组织消防、公安、应急救援队伍迅速开展救援了,边救火边救人,组织迅速,科学有序,下午4点50的火,晚上10点20分扑灭,救援和搜救工作结束,而后进入善后处理、事故调查和追责阶段。
看到熏黑烧塌的厂房,想象刚刚发生的火灾魔鬼模样,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这150亿的著名企业曾作为重大项目落地本市,还没有正式生产运营,就发生了这样重大事故,确实让人惋惜,给多少家庭带来悲剧和负担,这是用多少金钱也弥补不了的痛苦和不堪。
现在正处事故调查阶段,无论怎么调查,行业、属地、企业的安全监管有问题应该是不争的事实。昨天下午与城管老李聊天时,问其看法,他说:“又有一些部门倒霉了,又得开展各种大检查了。”弦外之音,事故出来了要处理人了,各种检查一轮又一轮的又开始了。
一出事故就大检查,排查风险隐患,查找薄弱环节,制定措施方案,实行包挂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似乎是一种惯用流程。“安全管理的执行过程必须由企业自身来完成,安全检查和碎片化的隐患排查有一定帮助,但绝对不能替代系统性的安全管理。”老李的这番话,让我对他刮目相看,我看到了科学理性分析和责任落实担当。
抓安全当然是安全部门的重要职责,但企业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必须明确企业主是直接管理者,要对安全负总责,重大项目经理是重大项目推进和执行过程中安全的重要负责人,车间主任是这个车间安全的第一负责人,当事人的违规操作是重要责任人。
多年前,我单位的一位老领导刚上任两个月,就因为属地煤窑事故发生,造成多人死伤,他“背责”倒了霉,连降两级,从正处降到正科。此时我想,这种“背锅”式的追责促生避责式的安全管理,是不是谁摊上了谁倒霉?抓安全不能搞形式主义,处处留痕不会避免责任,“痕迹主义”会害死人。
为了赶工期、抓进度、见效益,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看似“码”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加水,结果“水”到渠成。真实的情况谁也不清楚,一旦出事了,才看到“皇帝的新装”到底是什么模样,亡羊补牢,为时晚也,鲜活的生命背后,是多少家庭的悲剧发生。
重大项目的落地落实,应该是“提出要求”“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落实执行”“检查考核”“反馈改进”六个环节不能少,实际上却变成了一种文件层层转、会议层层开、要求层层提的“说了”。说和做还有一段距离。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成了,做成了不等于做好了,安全生产这“三件套”小棉袄应该脱掉,抓安全靠忽悠、喊口号、做样子是不行的,必须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安全第一”不是喊出来的,安全生产是必须的,安全投入是必要的,安全设备也是必需的。
重大项目落地,推动推进、跟进跟班、专班专做不能来虚的,堵点预判、日查日清也不是玩轮子,不来查永远没问题,一来查尽是问题。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层层单位负责人,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任务分解了不能当做任务完成了,开会研究了不能当成问题解决了,红头文件下发了不能认为事情就落实了。汇报不是检查,台账不是现场,安全不是走马观花,监管不是神仙过路,惩处不是终极目的,重痕不是重视实效,一言以蔽之,必须实实在在抓落实,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找准问题,靶向治疗,提神醒脑,铲除病灶,把担当放在肩上,把责任放在心上,把工作落实到行动上,不能踩空、落空,不能空对空,一定要实打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