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伺服压力机的精密控制中,光栅尺和伺服位置编码器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它们在“压到位置”这一关键环节上的控制方式和效果却存在显著差异。森拓厂家今天就以“压到位置”为例,来详细解析一下这两种控制方式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看看光栅尺在控制伺服电机位置时的工作方式。当伺服压力机控制器设定好电机的转动速度后,它会同时不断地采集光栅尺提供的位置信息。一旦位置信息达到预设的设定值,控制器会立即向伺服电机发出停转命令。然而,由于系统的时间差、伺服脉冲在缓存器里的累计效应以及电机的惯性减速等因素,当电机真正停下来时,其实际位置已经远远超出了最初的设定值。这种控制方式的误差,往往会导致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被压超差,影响产品质量。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伺服位置编码器在控制伺服电机位置时的表现。与光栅尺不同,伺服位置编码器是通过伺服驱动器来实现对电机位置的精确控制的。当伺服压力机控制器将目标位置信息传递给伺服驱动器后,伺服驱动器会根据预设的速度控制伺服电机转动。同时,伺服驱动器内部会高速校验位置编码器的反馈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自主控制电机的减速过程。当位置出现偏差时,伺服驱动器会自动调整电流的大小,确保电机能够准确地停在目标位置上。此外,如果在控制过程中出现机械震荡等干扰因素,伺服驱动器还会自动启动抑制程序,以保证位置的精确性。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光栅尺和伺服位置编码器在控制伺服电机位置时各有特点。光栅尺虽然能够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但由于其控制方式的局限性,往往难以避免误差的产生。而伺服位置编码器则通过伺服驱动器实现了对电机位置的精确控制,即使在存在干扰因素的情况下也能保证位置的准确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森拓厂家认为大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生产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以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