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触安吉游戏有几个月的时间了,刚开始接触时会有各种不适应,包括对安吉游戏理念的不理解,模式的不适应等。通过不断地学习到现在的理解、践行,安吉游戏不仅把游戏还给孩子,保证孩子的权利,也拉近了我们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带给老师和孩子们的收获时深刻有意义的。
一、学会冒险、挑战自己
刚开始我常常在孩子们玩游戏前定一大堆的规则,看到孩子们没有按照我的思路去游戏时,就想要忍不住上前去指导,有时看到孩子们在游戏材料的摆放上无从下手时,我都会去帮助他们摆放,每天看到孩子们玩安吉材料特别害怕他们出事,然而这些担心使我忘记应该要做的事情。教师要学会转变观念,相信幼儿,信任幼儿,逐渐放手。例如,在滚筒区游戏时,刚开始孩子们几乎都是不敢爬上去的,可是慢慢地,他们会和滚筒接触,推一推,滚一滚,熟悉了滚筒之后,慢慢尝试爬上去,跨在滚筒上原地摆动。再然后,他们开始尝试双脚站上去,先是单脚踩上去,然后慢慢地将另一个脚也踩上去,双脚站立。很显然,这个挑战过程是有点难的,它对孩子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要求很高。那么孩子们是怎么解决的呢?刚开始,他们一次次地尝试,在一次次的失败后,他们开始思考。他们决定自己扶着柱子稳住了踩上去,或者先让滚筒不动,降低难度,于是找来伙伴一起合作,先让伙伴固定住滚筒,自己再踩上去,在这里,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得到发展。通过这种方法,孩子们一次次地站起来了,他们在站立的过程中找到了平衡的感觉,获得了经验技巧。在之后的游戏中,他们又尝试了自主站立、站立向前走等。可以看到,孩子们挑战自身极限,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因此我也选择不动声色地去靠近孩子,高度关注,以便保证孩子的安全,做到最大程度的放手、最小程度的介入。
二、学会观察、勤于反思
闭住嘴,管住手,睁大眼,竖起耳,观念的破与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发现、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在孩子游戏的时候,在我放手退后的时候,我总是会去想,没有任何的游戏说明孩子玩得来吗?木质积木区,怎么玩起了角色游戏,这样子合适吗?我该介入吗?我该说些什么来引导他们呢?每一天我都会有这样诸多的不解与疑问。然而,在我观察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我的这些疑问慢慢地得到了解答。例如,在木质积木区,孩子们会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搭钢琴开音乐会,或者搭甜品店卖蛋糕等。不得不说孩子是天生的游戏者,他们的游戏根本就不需要成人去教,他们有自己的玩法,也有自己的见解。观察就是很好的支持方式。用眼睛去观察孩子们的游戏,用手机去拍摄孩子们游戏的精彩画面,我发现我们的孩子在没有我的一大堆规则、干扰和所谓的“帮助”下,玩的那么有创意,那么精彩。
三、激情投入、感受喜悦
在游戏中,我发现许多孩子们是投入的,是喜悦的。安吉游戏认为“低结构的就是最适合孩子的”,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总会怀疑,这样的材料,孩子们会喜欢吗?很显然,当孩子们玩起来,脸上的笑容解释了一切。慢慢地我释然了,原来,越是自然的,越是低结构的材料,孩子们越喜欢,这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喜欢搭建梯子攀爬跳跃,喜欢在积木区里尽情玩耍,喜欢在沙池里与沙融为一体。或安静或专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游戏带来的喜悦。正如安吉游戏的理念所示“没有喜悦,游戏就不可能是真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得很投入,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
四、学会倾听、记录声音
“孩子们,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我今天玩了...
学会与孩子沟通,倾听记录孩子的表达,是必须要做的。看孩子们的表征,倾听孩子的表达,记录孩子们的想法,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读懂孩子,发现孩子的思维过程,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去梳理反思。孩子每次对自己的游戏进行表征,也是有很多的益处,像对于一些平常比较羞于表达的孩子来说,画画就是很好的方式,他们可以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表征出来。表征的过程其实也是帮助孩子回忆游戏,在向老师表达,向同伴分享的时候,帮助孩子再次回忆、梳理与思考。在听到他们感兴趣的点的时候,倾听的孩子也会发表自己的意见,给游戏中有困难但是未得到解决的孩子提一些自己的建议或者是办法,或者是在倾听他人游戏中的解决办法的时候,得到学习,解决自己的一些难题。
安吉游戏给了孩子充足的空间来施展他们的天性,在游戏中每个孩子也许是建筑师、画家、运动员......积木、梯子、滚筒等等材料都成为了孩子们游戏的工具,幼儿园里充满了孩子的欢笑声和呐喊声。也许,当孩子们长大后回想起他们小时候的游戏,仍然会十分眷恋吧。愿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安吉游戏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愿我在日后的每次实践中,去学习、去反思,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