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王金霞
(2016-11-10 17:59:14)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浅,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的标志,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尺度。讲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古人在讲礼仪方面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世界各国的一个典范。
我们城内幼儿园在幼教工作中,也始终将文明礼貌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而在人们对知识、对学习、对教育重新进行思考的今天,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又不免令人深思。
在一次晨间谈话活动中,我问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吗”?幼儿答道:“有礼貌的孩子老师才喜欢”。还有的小朋友说:“有礼貌的小朋友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这就是孩子眼中所谓的礼貌。当然表扬、鼓励孩子对的行为固然重要,但作为老师来说,我们是否应该剖析文明礼貌教育更深层的意义呢?否则只是培养了一些表里不一的“伪君子”。
现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或者家庭条件优越,他们是家庭里的小皇帝、温室中的花朵,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和平共处。比如李佳轩小朋友,每次来园、离园时都是奶奶催着他跟老师问好,没有主动性。当然也有好的一面,在社会课上学习“感恩的心”这一课后,通过让幼儿亲眼观察多媒体,明白了老师、父母的辛苦,从而懂得了关心父母、老师,并把这种关心付诸于行动和言语,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当这种活动深入了幼儿的心灵,他们就会有爱的行动。如我班的贾沛琦小朋友,父母给了他一个苹果,他立刻对身边的阿姨说:“我们老师说了,吃东西要懂得分享,我的苹果分给你一半吧”,又转身对妈妈说:“妈妈你辛苦了,你也吃吧。”
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这一品德教育呢?它的核心应该是,爱心教育,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欣赏爱,理解爱,所以文明礼貌教育不只是教幼儿口头上的一些礼貌用语而是发自幼儿内心的。而它的本质是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人与人的相处,通过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让幼儿发自内心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仅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让幼儿练习,还注重为幼儿创设一些条件使幼儿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当我发现幼儿不太会使用协商的办法来处理与同伴的关系时,我就创设一些条件促使幼儿与他人协商。多次的练习使孩子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商理着解决问题,常常会听到“谢谢你”、“不客气”等文明礼貌用语。
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会给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和促进其交往能力奠定基础。我们应该将文明礼貌教育作为教师长期的一项工作,通过不懈地引导与教育,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