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aper Town>读后感

(2015-03-25 06:10:40)
标签:

阅读

读后感

读书

文化

分类: 苹果的读书日记
http://s11/mw690/004eAPoogy6QXR4n4Zs9a&690Town>读后感" TITLE="<Paper Town>读后感" />

在一四年里面我感觉我看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其中一本书,应该算是John Green写的《the Fault in our stars》。在视频里面推荐过之后很多人也有去买来看,这个让我非常感动,因此不仅仅是因为书本身给我的触动,还有你们给我的感动,让这本书到现在在我心中都是不可取代的一个位置。同时,我最喜欢的读书博主Sanne from youtube Booksandquills最爱之一也是《the Fault in our stars》。但是当问起Sanne最爱John Green哪一本作品,她却说是《Paper Town》,这无疑让我对这本书充满期待。然后也得到消息这本书也即将被搬上大银幕,请到了搞怪模特Cara出演Margo,对我真是双重期待!所以如果不想看书但是又对故事感兴趣的盆友可以留意年中的电影:)

说回这本书,先说说什么是paper town。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paper town指的是一个在纽约东部叫Algoe的虚拟地标,当时的两个地图绘图人Otto G.Lindberg和Ernest Alperts为了防止别人抄袭他们的地图,随意在他们的地图上标了一个点捏造了一个虚拟的地标名字Algoe,就好像是在自己的作品上打了水印。如果以后在谁的地图上发现了这个本来他们虚构出来的地标名字,就知道是抄袭品!但是后来当他们发现Algoe这个地标开始出现在别的地图上的时候,他们打算控告抄袭,却被告知这个地方真的存在!就在他们当时一开始随意点的一个点的位置,出现了一个the Algoe General Store作为这个地标的唯一标志存在着,并且被标明生存人口暂时为零。一个非常有趣的逆转发现和存在的故事。John Green还就paper town这个概念在TED做过一个演讲,说有关于究竟存在与发现之间是什么关系。按常规,就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必须得先有新大陆哥伦布才能去发现。就算哥伦布没去成,下一个航海哥们弟伦布还是会发现的。但是papertown却相反,本来没有的虚构的东西,却因为人为构想而存在了。当然这个故事没有太和papertown的本意太大关系(就我理解),不过感兴趣的盆友可以去youtube搜一个John Green的那一个演讲!非常精彩!

那如果说,书里面的paper town跟本意的paper town所指非一物(就我理解),那究竟书里面的paper town是什么?书里面第一次出现paper town,是在Margo和Q登上灯塔眺望整个城市的时候,Margo对Q说的对这个城市的感觉。“It is a paper town.","All those paper people living in their paper houses, burning the future to stay warm. All the paper kids drinking beer some bum bought for them at the paper convenience store. All the things paper-thin and paper-frail. And all the people, too."。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一段在灯塔上面两个人初次抒发感想的片段。Paper people,Paper house,paper kids,paper town,一切都又脆弱又虚无,你活在其中不会发现,但当你抽离在半空再回头看看,当时的自己也是一个paper-self。就我的理解,在Margo嘴里说出来的paper something,就是一种麻木虚无,大家都过着别人expect我们过的生活,别人expect我们成为的人,别人expect我们去做的事,上学,毕业,工作,成家,妻儿,生老病死,我们为了什么功名去奔波,为了什么名誉去出头,为了什么世俗眼光去做一些根本不是我们的事情……但是活在其中我们却不自知,因为我们也是那个paper town里的一个paper people。没有什么实质,只是一个空虚的形态。

Margo,在书里面可以算是一个the girl。就像gossip girl里面的Queen S or Queen B,出现或者消失会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Q,可以说是Margo的‘青梅足马’,年幼还一起发现了一具在公园的尸体,后来Q成为了一个小学霸,也是典型的那种学校的小弱小受,被恶霸欺负,过着和Margo好像完全不一样毫无瓜葛的人生。但是有一晚,Margo突然出现在Q房间的窗前,带着Q进行了一个晚上的‘冒险’,一切都是Q从来没有尝试过没有想象过的。一晚就像梦一样结束了,Q还沉浸在和Margo reunion的甜滋滋里面,Margo却消失了。留下了很多零碎的线索给Q,于是Q就开始跟着Margo留下的东西线索,寻找Margo……

我的summary总结得毫无美感,不过其实精髓也就在开始寻找Margo之后的跌宕起伏。总的来说,我个人还算颇喜欢这本书,没有超越the fault in our stars,不过不可否认也是很能抓人的书,特别是像paper town这种特别的概念,还有书里面Radar创建的一个全方位搜索引擎Omnictionary,都让我很佩服John Green。文笔上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典型的John Green,几句teenagers的对话就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故事衔接没有累赘没有让我掉线的环节,同时也是John Green的style,就如the fault in our stars里萦绕的An Imperial Affliction,这本书里就围绕的是Whitman的诗集Song of Myself。不过在看完整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却是一种深深的complicated的感觉。

首先,有可能因为Margo,Q,Radar,Ben,Lacey这些小主角都是高中生年纪,其中relate到的很多例如生活、态度、特别是冲动、执着,我感觉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会有一种很难联系的感觉。I have been there,but it's too fucking far away from me right now.就像Q在发现Margo给他留下的线索,他竟然能够有那种冲劲,那种冲动,一直在追寻,不仅仅对父母撒谎(which never happened before),在废弃建筑里和老鼠共眠,直接skip掉毕业典礼,还一踩油门漏夜就从Florida road trip上new york……我一边看,一边最大的感触竟然不是那种对‘爱’执着的感动,而是对青春的冲动的唏嘘。同时还会有淡淡的惋惜,假如Q一直追上New york这个叫Algoe的paper town,但是margo仍然不在那里会是怎样的一个失落感。

不过其实看完全书,我会发觉我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这些那些担忧或者疑惑感,John Green都是有‘解释’的。究竟Margo为什么要走?Margo究竟想不想Q找到他?Margo其实是怎样的一个人?Q为什么仅仅凭借着和Margo幼年时的一丝丝回忆及那一晚的探险就那么大决心舍弃这么多去找Margo?当然,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是白纸黑字写在书里的完美解答,都是你看完书之后,每个人回想整本书后发现都会找到解释自己的问题的那个答案。

Margo为什么要走。因为Leaving feels so good!说老实话,在看paper town的时候,在看margo的时候,我无时无刻不想到一个,就是安妮宝贝。我不是要黑安妮宝贝,但是我想说,对于我来说,Margo的形象才是那种我觉得安妮宝贝想要刻意营造出来的‘青苔女子’的真实影像。安妮宝贝笔下的所有青苔女子都太过绝对清心寡欲,在我看来只有两个字‘逗我呢’(真的不是黑安妮宝贝),是很酷但是太假。但是Margo就不一样,她给所有人的印象也是那个Cool Girl,跟人玩得如鱼得水,Queen of the peers,冒险女王,风一样的女子,随意就踏上探险的路,独闯mississippi之类……但是她为什么要走?不是因为她不care,而是因为她太care。就好像最后一个当她决定要彻底run away的时候,她其实并不舍得,并没有勇气一走了知,于是她跑到了那个后来留线索给Q的废气建筑呆了两个晚上,最后才一走了之。这也是为什么看到书的最后,你就会发觉,什么是“you will go to the paper town, and you will never come back。”并不是因为leaving 本身有多妙,而是leaving 再coming back实在太难割舍。就算像Margo这样风一样的女子,外人看着她份外潇洒说走就走,但是其实也是因为她放不下。也就是因为她放不下,当她最后看到Q竟然出现在Algoe的第一反应就是恶言相对,一是震惊,二是恐惧,因为相见又是一个离别。

所以其实Margo并不想Q找到她,她留的线索仅仅是希望把Q引到自己那个小小的内心栖息地,那个废气建筑,希望Q也可以像她一样在那里找到自我。或者用Margo的话说,就是release yourself to the jerkass as I wrote.这是一个对于Margo来说的paper Q。而Q最后能执着地找到Margo的废气建筑,甚至找到Algoe,找到Margo,坚持的也是一个对于Q来说的paper Margo。两人的童年往事都是美好基垫,但是后来二人的形同陌路却恰恰让彼此都活在和自己构造的paper lover里了。听起来很可笑,但是想象一样,又能有什么能比跟你自己构造的情人谈恋爱更加称心如意的呢。故事的最后当然是Q不能跟Margo去流浪,Margo也不可能跟Q回去他们的城镇,虽然有点淡淡的离别悲伤,但是其实难道不是最好的结果吧。就像一个paper town,你在高处俯瞰觉得灯火辉煌,一切井井有条,所有东西都变得那么可爱,但是当时close-up,everything would be uglier when you look at it close-up.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亮点其实不在于Margo和Q的小情小爱,也不在于什么paper town的什么寓意,而在于贯穿整本书,整个氛围的那种浓郁的友情!不仅仅在Radar,Ben和Q之间,也在Lacey和Margo之间。前一秒互相取笑,下一秒嘶声力竭撕破脸,在下一秒朋友有难照样两肋插刀上刀山下火海,就算对方执着的是多么ridiculous的事情,但都会尽全力去帮忙,去参与。特别在Q奔赴毕业典礼现场告知父母自己不能参加毕业典礼,叫Ben和Radar拿走车上啤酒赶紧滚蛋他要出发找margo的时候,他们会义无反顾若无其事坐上车说“we are coming with you。”我不得不说全书让我泪眼模糊的竟然是这浓浓的基情!😄

想不到废话废话就写了这么多,很久没有看书,真是畅快!读后感就是很personal的观点,认同不认同都没有什么关系,不过相信也不会有人能看完吧。。。:)

Last but not lease, Happy readi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