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影像学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语言快的人其大脑有较多的白质并且其大脑更加不对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Narly
Golestani说:“我们将大脑结构和语言学习能力联系在一起,通过研究大脑形状及结构为人们学习语言的能力提供信息。”研究表明,能够迅速辨别出外语发音中细小差别的人,其大脑的负责处理声音信息的相应区域有较多的大脑白质和脂类组织。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大脑结构的Adam
Brickman说:“这些结构可能更有利于语言信息的处理。”
大脑扫描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科学家对大脑白质的认识能力,科学家发现白质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这种作用有利于信号在神经纤维中更快的传播。相反,大脑灰质没有这层具有保护作用的物质,因而信号在灰质中传播要比在白质中慢。
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对都不会说外语的65名年龄在6-11岁的法国儿童进行研究。这些人被要求辨别以下音:法语中的‘da’音和印度语中的‘da’,法语的‘da’与‘dad发音相似,而印度语的‘da’与‘ardent’相似。法语发‘da’音时舌头靠近上齿,印度语发‘da’音时舌头则位于上颚。Golestani说这两个发音只有很小的差别,只在发音的前40毫秒有所不同。最快的学习者只用了不到8分钟就能够指出发音的不同之处,而最慢的学习者20分钟后才勉强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对学习最快的11个人与学习最慢的10个人的大脑进行了核磁共振扫描,研究人员主要对大脑处理声音的Heschl’s脑回进行了分析。扫描结果显示,学习快的人的左侧Heschl’s脑回比学习慢的人的左侧Heschl’s脑回平均多出70%;另外还发现,学习快的人中的白质最多的人的白质是学习慢者中白质最少的人的白质的3.2倍。Brickman说:“这些结果表明两组被研究者的大脑结构有显著不同,白质更有利于信号的传递。我们感兴趣的地方是通过对大脑白质的研究以弄清大脑各区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Golestani强调研究结果仅适用于对人们语言发音能力的评价,和语言的其它方面的能力无关,比如语法等方面。另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大脑的这些结构的不同是先天决定的还是经历或环境作用的结果。研究小组还对研究不同发音的语言学家的大脑白质进行分析,看看是否他们的大脑白质与大脑回的长度有无关系
今年3月1日,华东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香港大学、世界经济与发展组织的专家、学者,联合举办了“学习科学国际大会”,专家、学者们结合自己的实验和论文,在会上作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大家认为“双语环境对孩童的学习有利”,“双语环境能够改变孩子的大脑白质结构”,“学习快的人的脑白质区域是学习慢的人的脑白质区域的数倍”。
那么,怎样改变大脑白质的结构,增加脑回的面积呢,研究者们认为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外,后天的培养环境和外界刺激作用还是很明显的。比如在双语环境下成长的儿童比没有在双语环境下成长的儿童的认知能力要强,灵活性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拨拨鼠项目组结合专家们的实验和研究,利用英语自然拼读法这个工具,模拟开发了一套“拨拨鼠英语自然拼读”系统,通过找字母、听英文儿歌、模拟发音、互动游戏、讲故事等方式旨在营造一个便捷的双语环境,达到刺激脑神经、激活孩子志趣的目的。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显示,英语好的人的脑白质区域成发散、点状分布,英语程度相对差的人的脑白质区域相对规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