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课堂既要“察言观色”,又要“见风使舵”
(2019-11-20 06:14:50)| 分类: 教育教学 |
既要“察言观色”,又要“见风使舵”
昨天,在讲郭沫若的一首诗,即《天上的街市》。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一反常态地要求学生——你既要“察言观色”,也务必要“见风使舵”。
两个在感情色彩上趋向于中性或是贬义的词语,在我的课堂上瞬息之间变成了另外的一种色彩:褒义。这里是贬为褒用,也算是对学生的一种更加感同身受的学习吧,不同的语境下,词语的含义就会有着深刻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在语境中来充分的掌握并理解词语的含义,不能脱离了具体的语境,这就好比鱼儿离不开水一样。
察言观色之妙解。所谓的“察言观色”中的“察”就是详审的意思。,整个词语的含义就是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一般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语出《论语·颜渊》中:“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而我在课堂上所说的“察言观色”则是要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仔细地观察老师的面目表情,举止投足,甚至一笑一颦,哪怕就是一个很不明显的表情也要加以注意。这就要求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千万要学会观察。倾听,要建立在更加有效的观察的基础上,这样的倾听才是最为有意义的。
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
由此可见,倾听的意义是很巨大的。
在这节课上或是以往的课堂上,我的这些学生倾听的能力是几乎没有的。不会倾听,甚至根本就不去倾听,自己想自己的,自己回答自己的,别人怎么思考怎么回答似乎与自己毫无关系。在我看来,这就是导致他们上课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
比如本节课,我作为老师在提问:“天上的街市”到底美不美?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美!紧接着,我追问:美在哪里呢?这个时候,学生的回答就有一些散乱,不遵循《天上的街市》的顺序,有说:美在银河,有说:美在明星,有说:美在街灯……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不时地皱着眉头,又不时地摇着头。这其实就是一种暗示,一两个注意观察的学生看出来了,就不再乱纷纷地回答了,将自己的思维重新再调整了方向。而大多数的学生依旧在乱纷纷地说一气,毫不注意老师的表情。我自己也感觉这种问法有一些不妥之处,就改变了表述的方式,我问:那么,具体来说一下,每个诗节写了哪些美?我的意图很明显,本首诗四个诗节,写了四种美,我试试引导点拨学生。
很快地,大多数的学生重新思考了,不再纠缠于原来的答案了。知道了“街市”又四美,即景美、街美、物美、爱情美。我也顺势阐明在课堂上如何做到“察言观色”,并指出其意义。倾听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倾听不与我所说的“察言观色”相结合,那么,倾听也就很难彰显其作用了。
见风使舵之妙解。见风使舵的意思是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课堂上的察言观色与见风使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用的,二者不能割裂开来,是相辅相成的,是缺一不可的。
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思考上的不足,或是缺漏,这属于“察言观色”;紧接着,就要“见风使舵”,快速地更正自己的观点、看法等,甚至要在别人回答的基础上,更加完善自己的观点、看法等。
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学生回答了问题,老师已经给予了否定的评判,而有的学生依旧是毫不理睬,照旧停留或是徘徊在那个学生的答案的边缘,似乎别的同学的回答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这就是存在了倾听上的问题。我们作为老师的要仔细地倾听学生的回答,而学生彼此之间也要学会倾听,也必须相互倾听。这样的倾听,就是最好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才能生成出新的知识,碰撞出新的思维的火花来。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在这里,高度地强调了老师倾听的意义,也不乏渗透了学生倾听的意义。
倾听,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的沟通互动,也是彼此之间的心灵的启迪点燃。所以,无论老师也好,还是学生也罢,倾听既是最有效的教学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学习的手段。
有人说教育1.0时代是以教师为中心,教育2.0时代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3.0时代是以学习为中心,建立学习型组织。那么,为了更好地围绕着以学习为中心,不断构建以生为本、情趣灵动的课堂,我们就务必要在我们的课堂上,多一些“察言观色”,多一些“见风使舵”,大大地促进并彰显倾听的作用。果真如此,那么,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充满了无限的情趣,也一定会更加的灵动、生动起来!
让“察言观色”与“见风使舵”走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在倾听中静待梦想之花开得更加的璀璨、绚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