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需要求真求实

紧张又充实的十天“国培”培训,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真可谓是收获颇丰。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次的学习的最大的收获就是“求真求实”。
一、课堂教学要“求真求实”
情境创设、实验探究、评价激励等已成为当今物理课堂的时尚,但是不能因为赶时髦,就盲目崇尚形式,去刻意包装成看似热闹的课堂,不管是情境创设、实验探究还是评价激励都应该是为了教学的需要,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应该有"浮躁虚假"的痕迹。
1. 实验探究
初中物理课程改革中强调了实验探究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物理老师自己要做到真探索求研究。
一直以来,我的课堂基本做到了堂堂有实验,课本上的实验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认为做得是比较好的。但当听了张亮(安徽省)老师给我们上的《初中物理教学嵌入创新实验与思考》的课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他在自己的家里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投影)。平时的物理课堂用到的生活中的一些用品做的实验器材,放在实验室是不行的,因为一有检查的就要收走,所以自制的一些器材总是没地方放,我想,我也要在家建一个自己的实验室。
一堂好的物理课,不仅要让学生按课本的要求去探究,要想更大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老师的演示实验或指导学生的探究实验都必须有创新,当然,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苏州大学教授母小勇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说,跟中学物理概念、原理一样,绝大多数经典的初中甚至高中“物理教学实验”都能够找到对应的物理学家曾经做过的“原型”实验。依据这些“原型”实验,后继的物理学家一般则按照其思路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这些“原型”实验就逐步被改造成为中学、大学的“物理教学实验”。所以,我们不用把创新看的很神秘,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些改进就可以说是创新了。对于这点,我也是小有体会的。
2010年在参加教学能手评选时,我抽的课题是《密度与社会生活》,这节课的课本上有这样一个实验:
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面,风车能转动起来。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全家人做了接近一天。一开始风车不转,要么是纸的厚度不合适,要么是风车与轴的摩擦大,要么就是火焰离得风车的距离太大。后来,风车终于转动起来了,可是风车又被烧着了,这样上课还是不行,危险性太大。再后来,我们终于找到了好的办法,用易拉罐做成风车,实验终于成功了。
当然,我觉得我在平时的实验探究教学上,做的还是远远不够的。探究的本质在于思考的充分自由.物理探究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形式探究”走向“真实探究”,这样的探究才更具张力.放慢探究脚步,找准探究起点,积累探究经验,优化思想模型,才能让探究自然生长,让探究丰盈灵动,让探究有效实施。特级教师滕玉英老师在谈到她的教学主张时指出,物理课堂要引发真问题,进行真探究。
2. 情境创设
黄恕伯老师专门对情境创设的设计做了实例分析。黄老师指出,情境应凸显事物关于物理学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
例:(1)建立压强概念创设的不同情境课例
课例1:手托砝码判断哪个重
课例2:沙滩上的男女脚印
课例3:纸盒上蒙的纸巾被砝码压破
(2)对三个课例的分析
① 压强概念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压强大小所产生的效果是材料压缩形变的大小,压强大则压缩形变大。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材料就被破坏了。因此,在建立固体压强概念时,应该让学生观察或感受物块在压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压缩形变的大小或者是压力对物体的破坏程度。
② 三个课例是否体现了压强的本质特征?
例2(沙滩脚印)体现了压强的本质特征。
例3(压破纸巾)没有体现了压强的本质特征。纸巾是否被拉破取决于纸巾受的拉力,并非压强。
例1(手托砝码)在引导下能体现压强的本质特征。
反思:当听完黄老师说的这个例子时,我最大的一个感慨就是,这才是真正的大师级的专家。因为他解释了我好久的一个疑惑。
我在讲《压强》时在做了一个类似例2中的一个实验:砖压报纸
将一杌子倒放,在四脚上糊一张报纸。然后将一块砖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报纸上。请学生观察砖平放、侧放、竖放对纸面的作用效果。当砖由平放改为侧放时,报纸下凹的更厉害了,改为竖放时,“啪”的一声,纸破砖落。
当时,这个实验是从一本优秀教案书上看到了这个实验觉得很好,于是就引用了这个实验。但是,在备课时,却发现实验总是不成功,当时没有深入分析,就冒然的认为,砖块竖放时对报纸的压强还达不到将报纸压破的程度。于是在课堂上演示时,当砖块改为竖放的一瞬间,就偷偷的用力压一下砖块使报纸被压破。为此,我感到非常的愧疚,教学情境,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的一个特殊的学习环境,是要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服务。因此,物理情境创设要求真、求实,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情境的教学价值。而不应该把“情境”当作是一张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标签贴在课堂教学中,更不应该弄虚作假,欺骗学生。
3.评价激励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确实很多的老师在课堂中经常性的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很好、真棒、真聪明、真勇敢等等。在我听江苏省特级教师申洁老师讲的《透镜》一节课时,申老师没有一句夸张的激励语言,一节课下来给人一种课堂氛围民主和谐的感觉。我想,在课堂教学中不管以什么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只要能通过老师的合理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念就好。当然,评价既要做到激励学生,还要做到真实评价。有的老师可能会说,学生回答错了还怎么激励呢?我觉得虽然结果错了,总能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找到学生的长处。所以,老师既要关注结果的评价,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激励评价不是简单的几个表扬词语,而应该是以实现学生的真实表现为首要目标,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4.上优质课、公开课也要求真求实
苏州市阳山中学张俊辉校长给我们做的报告是《怎样上出优质课》,张校长在报告中举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位语文老师在上公开课时,在让学生自由阅读的同时,课件播放了一段乐曲。张校长说,她是百思不得其解,播放的音乐与学生的阅读有什么关系呢?更为滑稽的是,下课后张校长跟在这位语文老师的后面去了她的办公室,发现这位语文老师的儿子正在听着音乐做作业,这位语文老师伸手就将儿子的耳机拽了下来。这时,张校长就问这位老师,你刚才不是也让学生听音乐了吗?这位老师没好气的说“那不是上公开课吗”?
优质课公开课不拒绝漂亮,但不刻意追求漂亮;优质课公开课拒绝“作秀”。否则会显得很假。记得2011年参加滨州市优质课评选时,我抽签抽到《二力平衡》这节课,在这节课中,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讨论的问题,都来自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在我的预料之外的是,因为有些学生在评估交流环节,评估非常有创意,得到了评委老师和所有听课老师的掌声。正是因为在这节课中,我没有花架子,把学生放在了首位,追求了真实的课堂,使得我有了参加省级优质课评选的资格。当然,也正是这节课中学生的突出表现,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功底不深,自己的课堂的灵活的应变能力还是很差,所以,这是一节有缺憾的课。所以,即使是讲优质课公开课,我们也应该追求真实。
通过这次学习,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的物理课堂的教学活动,能影响学生多少年?如果过了若干年,学生还可以清晰地回忆起,他曾做的哪个实验或老师讲的哪句话,觉得它很好,一直成为心中美好的回忆,我就知足了,因为我坚信这种效果会影响他的一生!因为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成人比成功更重要!
二、做课题研究、写论文要“求真求实”
苏州大学桑芝芳教授在《物理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的报告中谈到,徐国良教授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居高临下”的要求,在进行启发式综合教学的过程,他明确指出:“所谓‘居高临下’就是在内容上局物理理论和教学理论之‘高’,临中学物理教材和教学实际之‘下’。”教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意识的对教学领域中的现象进行研究,以探索和认识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是中学教师现代教学的一项基本功。以前,课题研究对我来说是神秘的,深奥的,不可触碰的。其实不然,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因为在研究,所以同样是解决问题,方向更明确了,问题的解决也就会更全面、更深入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把所思、所为、所达到的效果记录下来,就可以成为一篇很好的论文,这些“神秘”的教育研究也就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了。只有我们真实的做课题研究,才能通过课题研究真正的提升自己,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相反的,如果我们为了晋级为了出名而去做课题研究的话,可能会去编造一些虚假的课题材料,那么我们做的事情将是毫无意义的。
三、班级管理工作要求实效
2016年11月23日晚上,有幸听了昆山市葛江中学的于洁老师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报告,有种说不出的感动,那一夜,我是彻底失眠了。46岁的她,已有25年教龄,当了24年班主任,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天使”,是学生们对于洁的称呼。不仅因为她长发齐腰、笑靥如花、温柔似水,更因为她对学生的耐心、细致和润物细无声的关怀。
于洁老师在工作过程摸索出了与家长沟通达到共同教育的新模式,即使用家校联系本。每次星期她都会把学生这一周的表现以文字的形式书写在家校联系本上,由学生带给家长,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且也要以文字的形式写出对学生的期望、要求或是对老师的建议,长此以往建立起了有效的家校沟通方式,让彼此都能够深入的了解学生,为实施更有效的教育打下了基础。家校联系本用心记录着教育过程中发生的点滴,并从点滴中寻找教育机会,并因此挽救了一名失去了父亲的女生帮助她重新建立起对生活的希望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这样一个故事,让听者大受感染,感叹于老师的细心,是她这样的细心给了一个学生站起来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到了初三所有的老师更多的是关注优秀学生,因为他们能考上重点高中,他们更有前途,他们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亮点,而很多的后进生会被忽视或被放弃,但是于洁老师同样关注后进生,同样对他们有着较高的期待。“你注定辗转却终究不死,每一棵草儿都会开花,就算遍体鳞伤,也要赢得漂亮。”正是她这种无差别的期待,用自己的真情感染了一个个后进生,让他们对学习重拾信心,满怀热情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到了初三了,像我这样的‘差生’,老师不是应该放弃了吗?为什么她还会用那么清澈的眼神看着我,用那么纯粹的眼神鼓励我?我要向大家证明我也能做小强!”
今后的目标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我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培训学习,思考背后,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努力做到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名文化型教师:学习教育教学基本原理;学习教育教学名人经典;重历史传承;重身心修炼;重内涵品味;重精神修养;追求宁静致远。不忘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忘交流,虚心请教同事和前辈;不忘思索,它是人类成长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