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玻璃心”的孩子,是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败!
(2017-09-11 18:14:23)01
前段时间,微博上特别火的一条热文,简直是吓破了很多家长的胆。一个八岁的女孩,竟然因为妈妈不让她玩手机,和妈妈置气,选择了跳楼自杀。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件事的经过:9月2号晚上十点多钟的时候,孩子的妈妈进到孩子房间时,发现孩子还在拿着手机玩游戏。妈妈一是担心睡觉的时间到了,孩子还在玩手机会对她的身体不好;二来觉得光线太弱了,这么晚还看手机会对孩子的视力有影响。
于是妈妈就对女儿说:“宝贝,这么晚了,我们不玩了好不好?睡觉啦!”
女儿仍然把头蒙在被窝里玩着手机,没有搭理她。妈妈见状有点生气,她再次对女儿进行了提醒:“听到没?妈妈和你说话呢?”
结果,女儿仍然没理她,这下,妈妈真生气了。她直接从女儿手里夺过手机,孩子也并不示弱,立马上前和妈妈开战。最后长达一小时内,女儿和妈妈都不停地争吵、撕扯。
大战三百回合后,妈妈胜利了,她将手机拿出了孩子房间。女儿则一个人窝在卧室,不停地喊叫哭闹。晚上十二点多钟的时候,女儿突然安静了,妈妈以为她哭累了睡着了。结果不料发现了悲剧的一幕——孩子已经从21楼跳下去了。
02
这件事情的发生,让很多妈妈们心生畏惧。难道孩子玩手机,我们真的不能管吗?为什么孩子的内心会这么脆弱,不就是不让她玩手机吗?怎么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我们再来看一个事件:
今年八月份,警察侦查了一个14岁男孩刺杀亲生母亲的案件。经调查,发现这个14岁男孩和他的母亲平日的关系非常好,只是这次因为一件小事两人发生了冲突。情急之下,男孩直接将刀刺向了自己的母亲。
该事件让我们不得不深思?为什么这个14岁男孩平日里和母亲关系那么好,一念之间却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呢?
纵观整个社会,像这样的案例多不胜数。之前在武汉也发生了一件事情:妈妈在洗澡,让女儿帮忙照顾一下8个月的弟弟。结果,等妈妈洗澡出来,却发现二宝不见了。最后妈妈看到了令她发疯的一幕——8个月大的儿子在楼下。他们当时住的可是八楼啊······
这一切的事故让所有人不得不思考:到底是教育出现了问题,还是孩子出现了问题?
经过普查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点:这些因为冲动做出令人大跌眼镜之举的孩子们,家里人平时对待他们的态度都是过度谦让,过度包容。而这些孩子平日里,也是从来没有受过任何委屈的。
这也正是问题的所在——家长给孩子养成了一颗“玻璃心”。
03
孩子为什么会养成一颗玻璃心?
这和家长爱他们的方式息息相关。家长可以回忆一下,在孩子的成长中,你有让他承担过自己做错事后该承担的后果吗?哪怕只有一次也行。
拿很简单的事情举例,孩子早上上学因为自己赖床的原因导致迟到后,你是不是经常为了维护孩子,怕老师惩罚孩子,而对老师说很多好话。
现在这个社会,独生子女比较多。全家人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唯一的孩子,而大多数家长没有掌握好爱孩子的方向和度。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孩子怀揣着一颗玻璃心矗立于世,冲动之时从不想后果是什么。
那么,对于有玻璃心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
▌适当疏解孩子的不良情绪
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家长应及时和孩子沟通,分析孩子心情不好的真实原因,并帮助他消除坏情绪。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因为坏情绪的驱使,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
▌父母遇事风轻云淡,孩子才会处变不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无时无刻都在模仿着你。作为家长,你自己首先不能有一颗玻璃心,遇到事情之时,千万不要感觉天踏了似的。一定要保持镇定的情绪处理事情。
▌最爱孩子的方式,是放手让他飞
家长要明白,爱孩子的正确方式,不是帮他包办一切。而是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孩子遇到坎坷,你可以出现在他身边,帮助他度过这个坎。但绝对不是自己动手帮孩子把所有事情都做完。
孩子终究会长大,离开我们,去寻找他自己的天空。他不可能在父母双翼的庇护下活一辈子。你的溺爱与包办,很有可能让孩子养成一颗“玻璃心”,这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领悟到的教育孩子的误区。
前一篇:我改变了,我的世界就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