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养生:清清补、多动、别受寒

标签:
健康 |
分类: 分享 |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适宜养生的好时期。《历书》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 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 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过后,正值气候逐渐转暖之时,是清气上升的时节,此时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讲求人之阳气生发。
饮食清淡少酸宜甘
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 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这一时间段饮食有一原则,就是少酸宜甘, 即少吃酸性食物,多吃一点甘甜的食物, 如大枣、山药、小麦粉等,这些食物有利于脾胃的旺盛。
清明正是上升清气、清除浊气的好机会。此时养生应重在养血舒筋,饮食应清淡,以清补为主, 多吃蔬菜和水果。另外, 这一时期呼吸道疾病、关节炎等慢性病容易复发,多吃养肝补血、健脾除湿的薏米粥、鸡肉等。
顺应时节科学锻炼
春季万物生长, 机体也是如此, 应多运动身体才有活力。多到空气清新之处, 比如公园、
广场、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尽量多活动。
春季参加体育锻炼, 肌肉不停收缩,呼吸加深, 新陈代谢旺盛,使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再加上春季锻炼时,提高了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增强了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的工作能力。所以,身体精神、手脚利索,不容易疲劳。
年轻人可选择徒步、慢跑等运动,但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春练更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建议选择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有氧养生操来习练。
避免受寒适当春捂
清明前后还应适当“春捂”。人全身上下阳气集聚最多的地方在背部,所以,这一部位的防寒保暖措施一定要到位。不能因为春天天气转暖,就急于换上轻薄的春衫。这样不仅容易感染春天盛行的流行性感冒,还有可能不利于体内阳气的累积。
清明时节,
天气渐暖,尤其是白天的温度上升很快。北方的街头常见中午时人们只穿一件衣服,爱美的姑娘们更是不愿意穿得臃肿,有的甚至已经穿上了初夏的服装。
但是,寒从脚下起,乍暖还寒时,还是捂着点好。最起码要保证裤子、鞋袜厚一些,上身衣物可以适当轻薄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