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1 Welcome back to school.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徐碎飞
(2016-04-10 14:22:4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反思论坛 |
经过第一课时boy &girl的学习铺垫,学生很容易理解其复数形式boys & girls,本课时的对话难点减少。对于本课的另一个难点,Class,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我是这样处理的,在课前师生问候的环节,在学生掌握了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的问候语后,我变引入新词class,用Good morning, class.来进行师生问候。然后设计了一个师生角色互换的小情境,让学生扮演老师,来跟大家问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好得突破了class这个单词的发音。然后通过Amy的头饰介绍新朋友,由friend到a new friend,再过渡到have a new friend,最后教授人称代词we,配上手势,学生易于辨析,另外再引入today一词。这样循序渐进,学生一般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反而会在学习长句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自豪感。
对于本课时的重点句型I’m from…。学生对于国家的名称在三上C部分已有了解,只要帮助他们适当回忆学生很快掌握,那这里我就适当给他们补充了一些常见国家的英文说法,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扩充他们的知识容量。而在自我介绍过程中,学生单单说明自己来自哪个国家,显得有些重复单调,我就引导他们说小地点,兴趣一下子又来了,之后我又适时介绍了一点中西方地点表达的异同,学生很感兴趣,都积极介绍自己的家乡,由大地点到小地点,,而不仅仅是国家,在自然而然的交流欲望中表达并运用重点句型I’m from…。
通过这样一节课,感受最深的是:英语课堂容量要尽可能大,但不能灌输式的教授给学生,应该适时。在他们自己好奇心驱使及想要成功的内在动力的激发下,换句话说也就是学生在向老师“讨”知识的时候,教师再给他们,这时候的效果是最佳的。但是教师也不能学生“一讨就给”,应该是在学生已经“消化”了教师所给知识的基础上再给他们输入新知识,不然会适得其反,而且教师所新输入的应该是与教学内容相关,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且新教授内容应该能联系实际,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实实在在运用到的,这样才能持久保持他们运用表达的欲望。
总之,以生活实际为大课堂,学生的内在动力为根本,这样才能持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尽可能多的吸收新知识,激发内在动力,从而形成英语学习的一个良性循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