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真热闹》教案
(2016-06-18 15:24:03)教案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教学策略 |
1、引导学生对热闹的校园生活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详细回忆,能够画出校园热闹的活动场面。 |
引导学生对热闹的校园生活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详细回忆 |
2、指导学生大胆想象,画出人物的活动动态,大胆构图和用色,表现校园热闹的氛围,培养儿童画面的组织能力和表现能力。 |
指导学生大胆想象,画出人物的活动动态,大胆构图和用色 |
3、培养学生绘画和表达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感情。 |
培养学生绘画和表达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感情。 |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拍摄校园学生活动时的视频、照片、每组学生一张不同的活动照片,PPT课件。
学生:观察校园里各种活动场面,积极参与活动,绘画工具。
五、课时安排
一、
1.
2.
3.
师:像不像?你为什么要把牙齿咬得这么紧?你的身体为什么往后倒?你的眼睛为什么闭着?能说说你当时的心情吗?(请3-4名学生上台介绍自己比赛的动作、神态、心情等)
4.
5.
设计意图:本课开头播放学生自己班级拔河比赛视频,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主角再次重温比赛时动作、神态,说比赛的心情,一下子使学生活跃起来,
二、尝试练习
板块一:发展阶段
1.
师:刚才在上课前,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发了一张我们校园活动课的照片,上面有我们学校的活动,小朋友仔细看一下,是什么活动?先小组交流,再表演一下他们的动作神态,看看谁演得最逼真。
小组学生上台表演校园活动照片中的人物动作、神态等,其他学生观摩。
设计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单个人物的动作、神态,为后面仔细观察多个人物作准备。
2.
师:老师在校园内拍了好多好多同学们活动的照片,请跟着老师的照相机镜头来看看我们热闹的校园
PPT:照相机画面
第一个镜头:校园体育节
第二个镜头:六一儿童节
第三个镜头:变废为美时装秀
第四个镜头:校园冬季三项赛:跳绳、踢毽、长跑
第五个镜头:校园科技节
师:小朋友们,这些活动照片,你觉得哪一张最能表现“校园真热闹”?为什么?
学生欣赏,说一说自己觉得最热闹的一张照片,并上台夸张表现一下人物的活动动态。
设计意图:发展阶段出示的校园内活动的照片,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活动,学生有体验,有感情,有兴趣,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其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展开讨论、探究,从而深入了解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板块二:欣赏讨论,学习方法
教师示范
其他学生简单地评析。(教师提醒可以从神态、动作等各方面进行评析)
老师进行评析。(特别是动态和细节添加方面。)
老师在学生作业上直接进行修改。
(2)师:我们再请几位同学上台进行添画。
师:如果我就把这一个人物称为“热闹的校园”你觉得合适吗?少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表现热闹的校园,画一个人太少了,还可以添上其他人物)
在原来的作业上让学生尝试添画上另一个人物。(要求添画的人物要在原来人物的背后,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画)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热闹的校园还需要添上背景)
师:形象画好了,让我们来加上漂亮的色彩吧!老师先示范一个人物的色彩。(老师进行现场色彩示范)其他仍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
(4)
设计意图:这里的示范,实际都是先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目的是让教师观察到学生绘画的优缺点,尤其是不足部分,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地修改。这样的示范,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很容易接受,但同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也很高。这里需要从一个人物到两个、多个人物,从背景的添加到色彩处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将学生练习与教师修改相结合,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模仿的动态,然后将人物动态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绘画作品。学生的练习、教师的修改更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板块三:绘画练习,自主表现
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地范作,理解作品内容,再次感受热闹场面的表达。
(1)
学生自己观看并讨论,表述画面所表现的内容:
各种动作表现了他们的活动内容:如小朋友躺在地上,右腿高高踢起,说明他正在“倒勾球”;一腿迈向前伸直,一腿在后弯曲向上,看起来正向上跳起,很多小朋友围在一起手拉手,那是他们在做游戏;脖子长长的小朋友头顶着白色的器械,那是他们在量身高……
画面的背景更好的表现了活动的场面:小朋友旁边的足球表现他们在踢球;脚下弯曲的跑道则表现他们正在赛跑……
(2)
师:如何表现小朋友们活动的动态呢?小朋友们身上哪些部分的刻画最能体现他们的动态特征?
教师归纳总结:饱满的构图使画面显得热闹非凡,明快的色彩烘托出热闹的气氛,夸张的动态具有一定的喜剧色彩,表达了小作者欢乐的心情,使画面充满了动感。
师:老师还要请小朋友们睁大眼睛看看,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出来的?
(水粉色、油画棒、彩色笔等)
(3)
(明
设计意图:利用课本中典型而生动的校园活动范作进行欣赏,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识。利用古代名作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给予学生心灵的震撼,引发他们心灵深处的情感共鸣,为本课的作业奠定基础。
板块四:实践阶段
师:如果让你来画热闹的校园,你打算表现校园里的什么场面呢?你准备画哪些人物和背景呢?学生小组讨论一下。
教师提示:重点描绘一个或几个小朋友的动态,表现主要的人物形象,表现最精彩的瞬间,对于活动的细节进行详细地刻画,大胆地夸张,突出动态。再画一些小朋友为衬托。添加适当的背景使画面更完整,并涂上明快的色彩。也可以尝试几种绘画工具的综合运用,使画面丰富多彩,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师:老师在这里还有一个小窍门要教给小朋友:可以先用油画棒勾出外轮廓,然后涂上水粉色。
要求:
1.
2.
3.
学生绘画,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课的最终落脚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个性化创作,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作业特点,提出好的建议,不仅能使创作更加完善,而且有助于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设计
画画你最喜欢的校园活动。
要求:
1.
2.
3.
六、教后反思
儿童绘画思维的来源,是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安排一段路程让儿童边走边有意去观察一些景物,并提示儿童还可用画笔画图做一些记录的方式来记下行程中的所见,既培养了儿童留意、随时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还能激发儿童的作画热情。课中,教学通过欣赏,让儿童将自己模糊不清的构思用语言表达出来,借助范例让儿童发现地图的多种表现方法,只有当儿童对欣赏的作品感兴趣,才会将自己要表现的兴趣与意愿相联系起来,并在作品中表现出不同于他人且含有个人情感在内的个性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