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根线条去散步》教案
(2016-07-14 13:25:06)拉根线条去散步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教学策略 |
1、进一步感受水墨线条丰富的表现力。 |
感受水墨线条丰富的表现力 |
2、通过设置故事和音乐情境,让学生自由随性地拉根变化多端的水墨线条去表现画面表达情感。 |
让学生自由随性地拉根变化多端的水墨线条去表现画面 |
3、通过自由随性的水墨表达活动过程,培养对中国水墨画的兴趣,自由表达的创造力,感受自由表达的快乐。 |
培养对中国水墨画的兴趣 |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投影仪、手绘地图范图、彩色纸、彩色笔若干等。
学生:彩色纸、彩色笔、速写本等。
五、课时安排
一、
去年我们一起玩过毛笔、宣纸、墨汁,还记得吗?记得能用毛笔画出怎样的线条笔触吗?请学生尝试各种笔墨:枯、湿、浓、淡、曲、直、粗、细、断、连……你是如何画出这样富于变化的笔触的?
通过鼓励尝试,引导讨论,让孩子了解:
(1)利用笔锋的提按,可画出粗细变化丰富的线;
(2)不同的含水量、不同的速度,可以画出干湿不同的笔触;
(3)利用笔尖笔肚不同的墨色,可以画出浓淡变化丰富的笔触;
(4)利用笔头的不同部位、不同状态,可以画出千变万化的笔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尝试练习,复习上学期水墨游戏中的基本笔触,枯湿浓淡,同时为本课提供前期体验和作业准备。
二、尝试练习
板块一:联想感知
水、墨、毛笔能画出这么多丰富变化的线条笔触,真是了不起,一起来做个超级变变变的联想小游戏吧,你觉得你画出来的笔触像什么呢?为什么你会那样想呢?
通过对笔痕的自由联想,来连接上各种感受,如:细线——头发、丝线、精细的、软弱的……粗线——树干、钢管、柱子、粗壮的、坚强的、有力的……侧锋笔痕——拍打的翅膀、叶子、扁的、毛糙的、轻快的……淡墨痕——一朵云、一地水、雾气、轻软的、朦胧的……
设计意图:以笔触游戏向孩子们展现毛笔笔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用提问抖包袱的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将水墨语言接通表达功能,明确它们表现物象、表达心象的神奇功能。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水墨线条笔触与自然景物情感间,建立感知联系,游戏的形式使得学生学得更轻松愉快。
板块二:
这样的景象你觉得用怎样的水墨笔触线条来表现?可以教师范画,也可以学生来范画,让学生明确同一景物,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感知,不同的表达。
设计意图:用师生共同表达,不同表达的范画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价值的思维,探究不同水墨线条的表现形式,使得学生不人云亦云,形成画画要有自己的个性表达的习惯和意识。
4.
来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你觉得这些作品用了怎样的线条笔触,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对应不同的水墨笔触提问:这是什么样的水墨线条?画的是什么?你觉得它们有哪些不同?还画出了怎样的感受?
逐一比较学生作品中云、雨、彩虹、水的不同水墨表达。
设计意图:用简单的提问让学生深入的分析作品,感受水墨线条的客观描绘和主观情感的表达,感受其笔墨韵味和形式美感,激励学生的创作欲望。
板块三:绘画练习,自主表现
明确要求
提醒学生注意,用丰富多变的枯湿浓淡、曲直粗细、断连顿挫、轻重缓急等不同的水墨线条笔触,不必太拘泥于真实物象的形态质感色彩,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作业要求:(1)拉根会变的水墨线条去散步。
6.
播放音乐“口哨和小狗”、“钢琴曲
今天,阳光明媚,我们手拉手,带上最心爱的小狗,一起去野外、一起去郊游。走过青青绿草地,小草柔柔,花儿朵朵;看见一颗大树,好高好大,摸一摸,树皮又硬又糙;风一吹,叶子哗哗地歌唱,小狗也乐了,汪汪地叫;抬头看,天上白云飘啊飘;哎呀,轰隆隆,打雷了,乌云来了,我们赶紧躲起来;雨点噼里啪啦下来了,抱着我心爱的小狗,我发了愁,大雨哗哗,我怎么回家?咦!太阳出来了,彩虹出现了,红橙黄绿青蓝紫!真呀真美丽!小小雨点还在飘,可是我的心情却很好!晴很好,阴天也不错,风来了,雨来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要一直好心情,生活一定很美丽!
跟随音乐,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意图:用音乐创设情境,教师用儿歌一样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艺术创作,用会变的水墨线条自由地表达。
板块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展评交流
我们的心神现在畅游于美丽的大自然,我们的毛笔也在宣纸上从容游走。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散步的水墨线条构成了一幅怎样美丽的画面。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展示。
评价要点:(1)你的画里水墨线条会不会变?
问学生,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觉得美在哪里?
师生交流学习感受,分享学习水墨的快乐。
设计意图:明确评价要点,让学生从小学会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8.
今天我们拉着会变的墨线去散步,表现了一路的花草和风雨,表达了一路的欢乐和辛苦。
水墨线条是不是很厉害?看,中国书法作品中就是用这样变化的线条,体现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其实很厉害的水墨线条还跑到了网页上、亚运会的礼品杯上,因为水墨线条是中国书画艺术的灵魂,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语言,所以水墨线条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象征和代表。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水墨,让我们一起期待。水墨线条会变、会散步,还会变什么?
设计意图:将水墨线条引向书法艺术,再将艺术联系生活,感受水墨线条这一艺术语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激发对水墨画的热爱和兴趣。铺垫下节课的学习,激发学习继续学习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设计
作业要求:(1)拉根会变的水墨线条去散步。
强调不用画很具象的画面,只要是随着音乐,随着故事情境,随着自己的感受,随意地拉变化的水墨线条来表达理解和情感。
对于表现力强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将画面画得更完整,注意点线面的结合,注意墨色的丰富层次,画出水墨画特有的韵味来。
六、教后反思
《拉根线条去散步》是苏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是以水墨为表现形式,是水墨一条线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侧重用水墨线条的形式,自由涂抹,感悟水墨线条之枯、湿、浓、淡、曲、直、粗、细、断、连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故事或音乐情境中自由随性地用墨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笔墨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已初步接触过水墨画,自由尝试,画各种富于表现力的水墨笔触线点,一定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伏笔,做好了铺垫。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对新鲜的东西更愿意去尝试,而且不惧结果,更敢于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大胆地表达出来。其中,如何引导学生自由的表达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尝试用丰富多变的水墨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故事或者音乐情境中,大胆运用丰富多变的水墨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使笔墨的表现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采用体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观察中尝试体验、感知水墨的韵味。
因此,本课用八个环节巩固旧知、联想感知、尝试表达、对比分析、明确要求、情境创作、展评交流、拓展升华,三次有递进关系的水墨线条的表现作业,来解决教学重难点。本课第一次作业,回顾一年级上的内容,随意画一些富于变化的水墨笔触和线条,复习上学期水墨游戏中的基本笔触,枯湿浓淡,同时为本课提供前期体验和作业准备。第二次作业,尝试用水墨线条表现生活中不同肌理质感的景物,用师生共同表达,不同表达的范画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价值的思维,探究不同水墨线条的表现形式,使得学生不人云亦云,形成画画要有自己的个性表达的习惯和意识。第三次作业在音乐背景下,带着水墨线条在想象的空间里散步。用音乐创设情境,教师用儿歌一样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艺术创作,用会变的水墨线条自由地表达。
这三次作业一次一次增加难度,并通过对比分析、联想感知等方法,让学生一面欣赏生活中的各种景物肌理,一面学习优秀学生作品的不同水墨表现,进行深入的探究和体验。让水墨从抽象走向具象,再从具象走向想象。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在循序渐进、拓展延伸和对比分析中,学生学会了水墨线条的丰富表现。
本课的教学体现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通过创设故事、音乐或舞蹈情境积累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提高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美术课程的实践性。学生在拉根水墨线条去散步、舞蹈或歌唱的游戏形式中运用传统水墨画媒材创造作品,增强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体现了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的特征。通过自然的景色照片、张旭的书法、艺术体操表演、画家的作品等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及艺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同时也体现了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的特征。通过创设美丽的故事、音乐、舞蹈情境,通过水墨游戏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