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清式单围柱单檐四柱四角方亭(抹角梁式)模型--8

标签:
文化收藏 |
分类: 古建筑模型 |
接上回,继续下面的活计。
完成了前面的制作之后,就是最后的瓦作部分的制作研配安装。屋面部分安装的筒瓦和底瓦是左右对称的。因为清式建筑有空档坐中的规矩,所以最中间的一垄一定是底瓦。也就是说,底瓦的垄数是单数,筒瓦的垄数是偶数。
筒瓦的直径是4.5毫米。经过对已经制作完成的屋檐的测量计算,确定相邻筒瓦之间的中心距是8.9毫米。也就是说,底瓦在相邻筒瓦边缘之间的宽度为4.4毫米。
筒瓦上端面呈半圆桶状。屋檐前端的筒瓦有圆形零件,叫瓦当,(也叫螳螂勾头,勾头,猫子)。瓦当用于挡住雨水,瓦当上面有图案,有装饰作用,也显示着建筑的等级。
底瓦也叫板瓦。底瓦较宽,瓦面呈弧形,底瓦比筒瓦宽,底瓦的两边插入两侧筒瓦的下面。屋檐最前端的底瓦有引导水流落下的零件叫滴水(也叫滴子)。滴水上也有图案,同样有装饰作用。
在实际的屋面施工中,大连檐的上面还要一个构件叫瓦口,它钉在大连檐上,用于承接底瓦。在我的这个模型制作中省略了瓦口,让大连檐直接承接底瓦。
在实际的屋面施工中,首先在屋面上确定筒瓦和底瓦的中心位置,即瓦垄位置,然后先在望板上铺设护板泥,再安装屋檐处有滴水的底瓦,然后其它底瓦按照设计的弧度层层相压,直到屋顶。之后再安装筒瓦,筒瓦安装在相邻两垄底瓦的中间,两边压住底瓦插入的边;也是先安装屋檐处有瓦当的筒瓦,然后依次安装后续筒瓦,直到屋顶。在屋檐位置,底瓦搭在瓦口上,滴水在底瓦的前端;瓦当在筒瓦的最前端,瓦当盖住滴水。如下图所示。
在亭子模型的屋面制作中,为了便于制作,并且外形上尽量仿真,我把每一垄筒瓦和底瓦都制作成一个条状,筒瓦上下贯通,底瓦只制作两垄筒瓦之间露明的部分,也是上下贯通。我称之为筒瓦条和底瓦条。筒瓦条的最前端安装瓦当,底瓦条的前端安装滴水。
确定筒瓦的宽为4.5毫米,这个尺寸不再改动。相邻筒瓦之间的中心距是8.9毫米。也就是说,筒瓦条的宽度为4.5毫米,底瓦条宽度为4.4毫米。另外,四个屋檐的宽度还会有小的误差,大约是1毫米左右。这个误差在制作底瓦条的时候,对底瓦条的宽度做适当的调整,就可以解决。筒瓦条和底瓦条的长度从宝顶座中间到两侧垂脊脊端逐渐缩短。
筒瓦条和底瓦条制作安装的顺序是:先制作研配屋面最中间的底瓦条并定位粘接,然后将其左右两侧的宽度都分成10等份,每一份包含一份筒瓦条的宽度和一份底瓦条的宽度。筒瓦条的宽度为4.5毫米不变,底瓦条的宽度初步定为4.4毫米,并且要根据屋面宽度的制作误差作适当的调整。然后向两侧依次一组一组制作筒瓦条和底瓦条。筒瓦条初步预制好但先不粘接安装,而是放在筒瓦条的位置上辅助旁边底瓦条的研配安装;底瓦条制作研配好后定位粘接,但先不安装滴水。待到全部底瓦条都制作研配完成,定位粘接之后,对底瓦条的最前端做最后的研配,然后才能在底瓦条的最前端研配粘接好滴水,之后再研配安装筒瓦条。
在宝顶座位置,筒瓦条上部的边缘距离下层瓦条的距离是2.5毫米。底瓦条的边缘距离下层瓦条的距离是6毫米。从宝顶座到脊端,筒瓦条和底瓦条都保持这个距离。
筒瓦和底瓦在屋面上是弧形的,所以制作的筒瓦条和底瓦条也是弧形的。下面的图片是底瓦条和底瓦条的弧度模板,就是制作垂脊用的弧度模板。
下面的图片是制作好的最中间的底瓦条样板,和制作最中间四个底瓦条的材料。
最中间的底瓦条位于屋面的正中间。其下端(即屋檐端)的中心垂线位于屋檐正中间,并长出大连檐的外端0.5毫米,底瓦条下端的底面要刻一个卡口,使其下端正好卡在大连檐上,便于下端定位。其上端的位置如上图所示,紧靠在宝顶座侧面的正中间,下端长出大连檐0.5毫米,便于研配底瓦端面滴水的角度。
最中间的底瓦条的制作顺序是:先按照底瓦条的宽度制作一块厚4.4毫米的木板,然后在模型上测量出底瓦条的长度,再在木板上确定底瓦条的位置,并用底瓦条弧度的模板画线,画出一个厚度约为3毫米的弧形底瓦条,留出少许余量;将画好的底瓦条用锯切下,将切下的底瓦条上面修整光顺,并使其与模板的弧度吻合;将底瓦条的屋檐端整修平齐,在其下面刻一个比大连檐宽0.5毫米的卡槽,用于卡在大连檐上,卡槽高1.5毫米。然后研配底瓦条的上端,使其紧贴在宝顶座的相应位置;再从底瓦条上面的屋檐端开始,在底瓦条的上面按照间距4毫米画横线,直至底瓦条的最上端的位置,用细锯在这些线上锯0.5毫米深的锯口,用平刻刀刻出底瓦的斜面,使底瓦条的上面呈阶梯状底瓦片,然后用弧形刻刀逐个修整每一个底瓦片的上面,使每片底瓦片的上面都呈弧形。手工刻制底瓦片弧形面要耐心细心,尽量做到弧度一致,表面光洁,美观整齐。
其他的底瓦条的制作方法也大致是这样。
正中间的底瓦条定位后,将其左右两侧沿大连檐直至角筒瓦侧面的宽度分成十等份,并按照一份的宽度制作十个宽度一样的薄木样板预安装在屋面上,每一个样板的宽度包含一个筒瓦条的宽度和一个底瓦条的宽度,这样也顺便解决了屋面宽度有微小误差的问题。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我制作的筒瓦条和底瓦条的两个侧面始终是垂直于地面的。屋面的屋角是慢慢翘起的,在有翘起的位置,样板的两个侧面依旧是要垂直于地面,并且要保持两个侧面的距离不变。因此样板在有翘起的位置,其断端面实际是一个底面靠在大连檐上、两个侧面垂直于地面的平行四边形。
这是制作的屋面左右两侧各十个等宽的筒瓦条加底瓦条宽度的样板。
制作其他的筒瓦条和底瓦条的时候,要从中间向两边一组一组的制作,每组先制作筒瓦条,再制作底瓦条。
筒瓦条的制作顺序是:先制作厚度为4.5毫米的木板,然后在模型上测量筒瓦条的长度,再在木板上确定筒瓦条的位置,并用弧形模板画线,画出一个宽度约为6毫米的弧形筒瓦条,且要留出一点余量;将画好的筒瓦条用锯切下,将切下的筒瓦条上面修整光顺,并使其与模板的弧度吻合;再将筒瓦条的上面整修成半圆形状,下端刻一个卡口卡在大连檐上;筒瓦条的上面要高出底瓦条3毫米,前端要长出底瓦条2毫米,上端要紧贴在宝顶座或垂脊侧面相应的位置。这样就初步制作了一个筒瓦条。筒瓦条先不粘接,编号待用,等到全部底瓦条和滴水都研配完成粘接到位之后,再对筒瓦条进行最后的研配。
用样板的宽度减去筒瓦条的宽度即是该位置底瓦条的宽度,再按照前面制作底瓦条的方法制作研配定位粘接底瓦条。研配和粘接底瓦条的时候要将初步制作好的筒瓦条始终放在它的位置上,并注意在粘接底瓦条时,不要将筒瓦条粘住;当底瓦条粘接牢固后,就将筒瓦条拆下来,再进行下一组筒瓦条和底瓦条的制作。
筒瓦条和底瓦条一组一组的制作研配,有利于减少误差。每制作完一组之后,就将这块样板撤下,并将其他样板依次摆上,看看有多大的误差,也好在制作下一组筒瓦条和底瓦条时及时调整,要将误差均匀地分配给后面的底瓦条。这样制作到最后一组时,就会将误差调整到最小,使屋面的筒瓦条和底瓦条分布均匀,整齐美观,用肉眼基本看不出来有误差。
底瓦条在屋檐翘起的位置是一个底面沿大连檐、两个侧面与地面垂直的平行四边形的。在制作的时候要注意调整角度,使底瓦条在大连檐上随之起翘,并且顺畅。
筒瓦条和底瓦条越接近角部,就越难制作。原因是零件越来越小,用手拿着都很困难,还要考虑角度准确,弧度准确,刻制底瓦等,所以需要很大的耐心。
这是在加工接近脊端角部的底瓦条,用细锯锯底瓦0.5毫米深的底瓦片间距。

这是用弧形刀刻制底瓦片的弧面。弧形刃的刻刀是我自己用小钢板磨刃,自己制作的。
全部筒瓦条和底瓦条都制作研配完成后,底瓦条就全部首先粘接到位了。但由于筒瓦条研配安装时还要考虑滴水位置的影响,所以初步制作的筒瓦条先不安装,待滴水制作研配安装完成之后再研配安装筒瓦条。
为了使滴水的角度一致,还需要对底瓦条的前端粘接滴水的位置进行统一修整,使之角度一致,总体顺畅。这样才能将滴水安装粘接的角度一致。我是用了家里的小板凳辅助,将底瓦条的前端修整一致的。
如下图所示:先确定底瓦条前端滴水的角度,然后将凳子倒扣在台子上,在凳腿的侧面边上钉一个水平的木条,在木条上和凳子里面铺上软布,防止飞椽和脊端被磕坏;在凳子的另一边的蹬腿上钉一个木条(我在上面摆放了一个大板锉);如图,将模型的屋顶整个放入凳子的中间,其一端靠在侧面的水平木条上,并调整好角度,然后将另一把细锉的锉柄一端搭在木条上(即大板锉上),另一端搭在底瓦条的端部;细锉就按照这个角度,在底瓦条的端部前后移动,就可以将全部底瓦条的端部的角度锉的一致了。需要注意的是锉的时候不能伤到大连檐,锉到大连檐的边缘即止。每个底瓦条的端部都按照这个角度修整,使所有的底瓦条端部的角度修整一致。
再下来就是滴水的制作研配与安装粘接。下面的图片就是制作滴水的材料。滴水用厚1毫米的薄木片制作。
滴水的形状与实际的滴水略有不同,就是三个边都采用圆弧线,呈圆弧边的三角形。画线的时候,上边要留出底瓦条端部瓦面的角度和弧线的余量,以便粘接后其上边缘修整成与底瓦面一致的弧形。为了尽量仿真,在滴水的中间刻了一个由三段圆弧组成的三角形。
在屋檐中间部分的滴水可以连在一起制作,在屋檐翘起部分可以两个连做,屋脊端的部分则需要单个制作。需要注意的是:滴水的中垂线要与底瓦的中垂线重合。


安装粘接滴水的时候,注意将滴水的中线对准底瓦条的中线。滴水的上边缘要与底瓦条端部的两个角平齐,其多出的部分在下一步修整滴水的上边缘时刻去并打磨,达到滴水的上边缘与底瓦条端部的顺畅连接。
下面的图片是将滴水上端面修整好的照片。



再下来就是筒瓦条和瓦当的研配安装
筒瓦条在前面制作研配底瓦条的时候已经初步制作完成,并按照位置编号。如下图所示。
筒瓦条在研配之前,要将上面的圆弧面用细砂纸打磨好。筒瓦条研配安装需要注意的是:筒瓦条要比底瓦条高出3毫米;在上端要与宝顶座侧面或垂脊侧面紧密贴合,严丝合缝;在屋檐一端要比滴水长出1毫米,留作最后研配粘贴瓦当的平面。
由于在底瓦条前端安装了滴水,筒瓦条在屋檐一端下面刻的卡槽也需要作调整,使之卡住大连檐内侧或滴水内侧以方便定位,又不要伤到滴水。然后再研配筒瓦条前端粘贴瓦当的平面。
筒瓦条最前端的瓦当的角度要比滴水稍微垂直一点,或者和滴水的角度一样。这样就可以确定筒瓦条最前端平面的角度,并且全部筒瓦条前端的平面都要按照这个角度研配,使所有粘贴的瓦当角度一致,整齐漂亮。
为了将所有筒瓦条前端平面的角度研配一致,我想了一个办法,如下图所示。
就是在操作台的边上安装两个定位的小木桩,使筒瓦条靠上去之后,其端部平面确定的角度要与台子的边缘一致,将大平锉垂直靠在台子的边缘,前后移动大平锉就能将筒瓦条的端部修整成需要的角度。这个方法很简便,容易操作,既能保证所有筒瓦条前端平面的角度一致,而且还能保证这个平面很正。研配完成安装到位的这个端面要与滴水的端面平齐。
筒瓦条研配完成,并修整好前端面,安装粘接到位的图片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制作瓦当并粘接到位。下面的图片是制作瓦当的材料。瓦当用1毫米厚的薄木片制作,瓦当是直径是4.5毫米的圆盘。

由于瓦当的平面与筒瓦条上边缘的角度大于90°,因此在制作瓦当的时候要在上部留出适当的余量。制作瓦当材料的木纹要垂直于地面,这样会更结实一点。制作瓦当的时候,先在木片上用外径2.5毫米的玻璃钻头划一个深0.3毫米的圆环,然后再画一个4.5毫米的同心圆,在上端留出一点余量,用刻刀刻下并用砂纸打磨边缘和两面。
将初步制作好的瓦当粘接到筒瓦条的端部,并修整好上边缘,使瓦当与筒瓦条光顺连接,并用细砂纸轻轻打磨一下,就完成了瓦当的研配安装。如下图所示。
到此,亭子的屋面部分就制作完成了。
到此,整个方亭就制作完成了。如下图所示。
然后将整个模型小心分解开来,将所有的零件用细砂纸轻轻打磨一遍,做最后的修整,为烫蜡做准备。
接下来是烫蜡。烫蜡也有多种方法,有用液体蜡的,有用固体蜡的,有用电吹风的,有用电烙铁的,等等。
我用的是蜂蜡原蜡。就是将蜂蜡块切成细小碎块,放在已经分解的模型零件上,用电烙铁烫化,使蜡液渗透覆盖到零件的全部表面,这个操作叫烫蜡;然后用刮板将残留在零件表面多余的蜂蜡轻轻刮下,用牙签将残留在零件缝隙里的蜂蜡剔出,这个操作叫刮蜡;再用细棉布擦拭零件表面,使之平滑光顺,这个操作叫擦蜡。因为模型已经做好了,烫蜡、刮蜡和擦蜡的操作要十分小心,不要烫伤、划伤、刮伤、磕伤模型。
以上操作完成后,将全部零件再小心仔细的重新组装起来,就完成了这个亭子的制作。
下面是台基、檐柱、坐凳、檐枋、檐檩、抹角梁等零件完成擦蜡后组装在一起的图片。


清式单围柱单檐四柱四角(抹角梁构架)亭子的制作到此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