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语后置句中的被动
(2013-10-28 20:14:48)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语文 |
状语后置句中的被动
【发表于2012年4月1日《语文报》】
文言文学习,我们一定要研究状语后置句,因为它里面含有被动句,而被动句是《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文言文考点之一。
文言文中,介宾短语用在动词谓语或者形容词谓语之后作补语,翻译的时候要放在谓语前面作状语,我们称之为状语后置。状语后置一共有三种情况:
一、
二、
三、
其中,第二种构成情况下,有些句子是被动句。如:
1、外欺于张仪。
2、不能容于远近。
3、小人役于物。
4、不拘于时。
5、受制于人。
这些句子,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除了要把动词后面的用“于”构成的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前面状语的位置上之外,还要把这些句子翻译成被动句:
1、(楚怀王)在外面被张仪欺骗。
2、(变节的官员)不能被远处和近处的人接纳。
3、小人被外物役使。
4、(李蟠)不被时代约束。
5、被别人控制。
但是,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这种情况下的状语后置句都是被动句。如:
1、君子喻于义。
2、学于余。
3、而大声发于水上。
4、吾祖死于是。
这些句子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只能把动词后面的用“于”构成的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前面状语的位置上,而不能翻译成被动句。
区别方法:看句子的主语是不是动作的发出者。是,就翻译成一般的状语后置句,不是,就翻译成被动句。
总之,我们必须明白:状语后置句中存在被动句,但是,不是所有的状语后置句中都存在被动,即使是在第二种情况(动词+“于”构成的介宾短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