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状语后置句中的被动

(2013-10-28 20:14:48)
标签:

教育

分类: 语文

状语后置句中的被动

【发表于201241日《语文报》】

文言文学习,我们一定要研究状语后置句,因为它里面含有被动句,而被动句是《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文言文考点之一。

 

文言文中,介宾短语用在动词谓语或者形容词谓语之后作补语,翻译的时候要放在谓语前面作状语,我们称之为状语后置。状语后置一共有三种情况:

一、         动词+“以”构成的介宾短语

二、     动词+“于”构成的介宾短语

三、     形容词+“于”构成的介宾短语

其中,第二种构成情况下,有些句子是被动句。如:

1、外欺于张仪。        《史记·屈原列传》

2、不能容于远近。      《五人墓碑记》

3、小人役于物。        《论语》

4、不拘于时。          《师说》

5、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这些句子,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除了要把动词后面的用“于”构成的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前面状语的位置上之外,还要把这些句子翻译成被动句:

1、(楚怀王)在外面被张仪欺骗。

2、(变节的官员)不能被远处和近处的人接纳。

3、小人被外物役使。

4、(李蟠)不被时代约束。

5、被别人控制。

但是,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这种情况下的状语后置句都是被动句。如:

1、君子喻于义。            《论语》

2、学于余。                《师说》

3、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

4、吾祖死于是。            《捕蛇者说》

这些句子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只能把动词后面的用“于”构成的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前面状语的位置上,而不能翻译成被动句。

区别方法:看句子的主语是不是动作的发出者。是,就翻译成一般的状语后置句,不是,就翻译成被动句。

总之,我们必须明白:状语后置句中存在被动句,但是,不是所有的状语后置句中都存在被动,即使是在第二种情况(动词+“于”构成的介宾短语)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