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瓦乔,《诗琴演奏者》,约1596年,94×120厘米。

标签:
儿童父母教育艺术育儿 |
分类: 妈妈充电 |
意大利:天主教绘画,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左右着艺术的发展;到了巴洛克时期,罗马成了云集欧洲各地艺术家的伟大的艺术中心。闯过新教改革的风雨,天主教会通过反宗教改革而变得空前地富于活力。作为天主教徒,意大利的画家们被要求顺从于教会的权威,把教会的经典化作教民可以触及的现实。巴洛克画作感情激昂的内容和颇具说服力的现实感为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手段。正如教会所经历的变革,美术界也经历了一场革新。这种新的风格直到19世纪才被叫做巴洛克。200年来,人们一直简单地认为它不过是文艺复兴之后的古典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尤与拉斐尔有关。17世纪的意大利画家背离了风格主义的错综复杂,创立了一种和盛期文艺复兴的形式上的堂皇更有共性的新风格。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有两位在影响力上他人难以企及的画家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他们就是在罗马工作的卡拉瓦乔——最早的现实主义画家,和波伦亚的安尼巴莱·卡拉奇——古典主义风景画传统的奠基人。卡拉瓦乔:揭示真实的美,19世纪美术团体对巴洛克绘画大加嘲弄,其中首当其冲的也许就是大画家卡拉瓦乔(米凯兰杰洛·梅里西·达,1573-1610)。他于1592年前后从米兰移居罗马。卡拉瓦乔早期的作品大都是风俗画,如《诗琴演奏者》。画面上的年轻人丰满而富有,红润得使人曾错当他是个姑娘。他身上的确有一种女性的美。额头的卷发富有魅力,线条柔美的双手抱着一把古雅的诗琴,丰润的唇半张着像在歌唱,又像在引诱。也许有人觉得这种妩媚令人恐惧:带着堕落的风情,带着可供出卖的欢悦。但卡拉瓦乔对这个年轻人既未赞美,也未明确反对:他赋予被画者内心一种潜藏的悲哀,他的青春美貌将像鲜花和水果一样枯萎凋零,歌声也将消失在昏暗的房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