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爱智达人
爱智达人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8
  • 关注人气: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毓老师讲评《孙子兵法》

(2015-06-03 16:24:12)
标签:

孙子

《孙子兵法》

《论语》

孔子

《易》

分类: 爱智典藏:爱新觉罗毓鋆

【夏振翼注】姜宝曰:苏老泉云,《孙子》之简切,其十三篇只二字尽之。

毓师曰简切,简又切,切要,说:你写的玩意儿不切题。

《孙子》之书本于兵,兵之术非一,而以不穷为奇,宜.【夏注】其说者之多也。

不穷为奇,所以解释《孙子兵法》(下简称《孙子》)的说法太多了!

【夏注】 按七书首《孙子》者,以行兵之法,惟《孙子》为最精,诸家皆莫及也。

《武经七书》,第一本就是《孙子兵法》,以《孙子兵法》为最精,诸家皆不及。

【夏注】 《汉书·艺文志》称《孙子兵法》八十一篇;杜牧亦谓武书数十万言,魏武笔削之,以成此书。然《史记》两称《孙子》十三篇,且文词贯穿,当为全书无疑,非笔削者也。要之,明仁义、使机权,其大略云。

使,为动词。仁义机权相对。明的是仁义,使的是机权。也就是说,《孙子兵法》大略四个字:仁、义、机、权。所以,《论语》说:“可与适道,未可与权。”

“可与适道”是什么境界?“可与权”是什么境界?明理不难,知所以用理之为难.明理,就达于适道的境界;知所以用理,才是可与权的境界.孔子于兵,自云:“我战则克。”以此取《孙子》可知也。

【夏注】是故孙子而不当孔子已耳,孙子而当孔子,则必引而附之。

战则必克,无所不用其极,无入而不自得,这都是孔子说的话,我常说比法家还法家,可怕不可怕!

我这么一讲,把孔子讲得不是闭着半只眼睛了!这成了什么样的人?他说,我战,战则必克。

 孔子集大成,就是这么集大成的,他也法孙子。

【夏注】世传《孙子》十三篇,其言或不尽传,大要与《管子》、《六韬》、《越语》相出入。

说《孙子》一书,现在传的不一定是完整本。那么,《孙子》的境界是多高多低?《孙子》的地位是什么?地位多高?说《孙子》一书的地位,大抵和《管子》等这些书相等。这个认识还不够深刻,因为他的智慧不够高。遂拟以《论语》、《易》大传之流

【夏注】《孙子》的地位是什么?说拟于《论语》、《易经》大传,一流的。《易》大传是什么?就是《易经》的《系辞传》。

【夏注】三代王者之师,司马九伐之法,昭如两曜,安所取诡道.用之?是不然也。

什么叫两曜?就是日月。昭如日月,你怎能说兵法都是诡示之道?

【夏注】孔子尝相其君,会夹谷矣,逆揣齐变,而具左右司马。

 兵莱夷,万世而下,慕为神武。

《易·系辞传》所谓“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民胞物与,天下一人;聪明睿智,神武不杀”,我们从这些打出去,则战无不克

【夏注】易而深,畅而可用,《论语》、《易》大传之流。

 都是《论语》、《易》大传之流。《孙子》为什么和《论语》与《易传》相提并论?

【夏注】盖唐杜牧之喜论兵,其论武大略:“用仁义”、“使机权”。因备注以发其意。

仁、义、机、权,在注里都有。说苏洵解释兵法,是“一句一义”。“一句一义”,我以为太笨了! 我这个书是“一字一义”,我的不传之密就是“一字一义”。所以,我这六十年绝不会白费了!你们要辩经,如希腊人,真理愈辩愈明。辩什么?就辩怎么用,不是讲得高深。是怎么用孔学,不是怎么讲孔学。还讲孔学?古书讲得多好,就是我们看不懂。你要懂得怎么用,就证明你看懂了。为什么读那么多书,什么都用不上?就因为你一件也没懂

 

谨按:此系师尊于200741日讲授《增订武经七书·孙子本传》,时师尊高寿102岁,犹头脑清晰,析理精湛,条理分明,言简意赅,弥足珍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