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猫》与《白猫》中“妻子”形象的对比分析续(七)

(2018-04-11 20:57:22)

结语

在小说《黑猫》和《白猫》中,两位作者所塑造的“妻子”形象是完全不同的,她们是两个处于不同时代的美国社会中的女性。前者愚昧无知,在父权社会里饱受摧残和压迫,默默忍受着一切,没有身份,没有话语权,也无力反抗,在经济上依赖男性,以丈夫为中心;而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父权社会对她的束缚与压迫,不再禁锢于家庭狭小的圈内,她拥有自己的事业,不再是男性的附属物,有话语权和较为独立的自我意识,在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她们分别反映了各自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以及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因此,两篇小说中截然不同的“妻子”形象是不容忽视的。

 

引用文献【Works Cited

Wang, Weiqiang. “‘The Awakening’: Experiment on Feminist Literature.” 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3 (2012): 92-95.

[王卫强:《<</span>觉醒>:女性主义文学的探索性尝试》,《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第92-95页。]

Yang, Shuli. “The Study of Feminism in ‘A Rose for Emily’”. Journal of Jiamusi Education Institute 101 (2010): 314-316.

[杨淑丽:《<</span>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女性主义之研究》,《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01期,第314-316页。]

Zhu, Li.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20th-century American women’s fiction.” Henan Social Sciences 4 (2011): 146-149.

[朱丽:《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发展述略》,《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第146-149页。]

Yin, Xiufang. “Mary Wollstonecraft’s Study on Feminist Education.” Nanjing: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11.5.20.

[尹秀芳.《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性主义教育思想研究》.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5.20.]

Friedan, Betty. Feminine Mystique. Trans. Cheng Xilin. Guangzhou: Guangdong Economy Publishing House, 2005.

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程锡麟等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Li, Ling. “The Tragic Fate of Women 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A Feminist Reading of Kate Chopin’s The Awakening.” Chongqing: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2008.6.25.

Poe, Edgar Allan. Tales of the Grotesque and Arabesquethe Black Cat. New York: Worth Press Ltd, 2009.

Oates, Joyce Carol. Haunted: Tales of the GrotesqueThe White Cat. New York: Plume, 1995.

O’Neill, William Lawrence. Feminism in America: A History. Transaction Publisher, 1994.

王萍. 试论爱伦·坡恐怖小说的艺术特色[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201-203.

宋慧妍. 奇特场景下的恐怖事件——感受《黑猫》中的心灵式恐怖[J]. 湘潮,201111):12-14.

陈胤汶. 浅谈《黑猫》与《白猫》中恐怖的表现特征[J]. 科技信息,200810):136.

冯佳. 浅析爱伦坡《黑猫》中的意象[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70-72.

李蓓蕾. 人性之镜:论黑猫的形象与人性的扭曲[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7):51-53.

李伟. 两性关系与猫的隐喻——爱伦·坡《黑猫》、海明威《雨中的猫》、欧茨《白猫》的比较阅读[J]. 语文学刊,201122):48-49.

李伟. “猫”的互文性解读——爱伦·坡《黑猫》与欧茨《白猫》之比较{J}. 外国文学,200927):81-83.

李默. 心中的“魔鬼”——简析爱伦·坡《黑猫》中的黑猫形象[J]. 大众文艺,20107):95-9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