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风总结
唐诗,作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必然要因唐王朝不同的时代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大批天赋极高的诗人,形成“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的盛唐文化,然而在唐诗史中,晚唐诗歌却最遭后人非议、贬损。
唐代诗风到唐穆宗长庆时期逐渐低落,诗歌面貌由盛唐的雄健壮丽,转而为哀婉凄艳。晚唐诗风的变化与国家社会变故是分不开的,统治阶级的腐败再加上唐王朝出现的衰败倾覆之势,晚唐诗风也因此而转变。
李商隐是晚唐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他对于晚唐的社会衰变是有清楚的认识的,他的《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幕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一诗中以隋炀帝打造龙舟楼船南下扬州的故事,表现君王淫游嬉戏的误国行径,用这样辛辣讥讽的诗句来表达诗人内心对统治阶级腐败无能的怨怀。李商隐的诗歌在于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于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透露出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的失望不满与深深的无奈。
在晚唐时期,社会的祸乱更加严重,于内是藩镇宦官的势力日益不可遏制,朝政日益衰败,于外是边塞冲突日益频繁,祸乱不断,这样的社会风气也是晚唐诗风转变的原因,陆龟蒙的《新沙》则是揭示了晚唐苛捐杂税的繁多和剥夺的苛刻。
另一位晚唐诗人杜牧,对唐王朝面临的颓败形势十分忧虑,在其诗歌中也有所体现,如《早雁》,则是通过咏物的手法,表现了边地人民遭受离乱的命运: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杜牧虽身处晚唐乱世,但仍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希望振兴政局的信心和要求,这也使得他在晚唐的颓丧风气中反而总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晚唐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多少诗人抱负落空,身世沉沦,普遍情怀压抑,有着悲凉空漠之感,羁旅的体验和末世的苍凉,讥讽官盗纵横的乱世矛盾,隐逸的逃避和淡泊的情怀,都是晚唐诗风的构成部分,也促使了晚唐诗风的转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