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今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古欣然】
(2014-10-17 22:30:24)| 分类: 唐代文学与时代的关系 |
近年来,风格迥异、结构新奇的新式诗歌层出不穷地浮现诸读者眼端。赵丽华创制的“梨花体”、车延高首创的“羊羔体”,以及刚过去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周啸天所创作的诗歌,在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同时,也经受了不少质疑、讽刺甚至是诟骂。高度繁华鼎盛的唐诗宋词体制在千百年历史大潮的筛选中,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人的诗歌审美意向。“梨花体”、“羊羔体”、“银镯体”等新式诗歌体制的诞生是对传统与人们固有价值观的一次挑战。为何新体诗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呢?笔者将从文学与时代关系这一角度做出浅析。
(一)、信息网络成为强有力的助推手。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为人们编织了一个虚拟的关系网。通过这个平台,信息资源得以在这个关系网里广泛而快速地传播。网络的这个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为这种新体诗的诞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少新体诗在刚发表不久后,就成了网民争相炮轰讽刺的对象。网民通过仿写以达到明嘲暗讽的目的,实际上却成为了不自觉的潜在宣传者,使得作家名声大噪。虽然形象负面,但是名声却是真真实实地树立了。网络的助推也许滋长了各式哗众取宠新体诗的涌现。
(二)、突显个性的诉求成为内在动力。
在这个崇尚展现个性,提倡创新的时代,作家都会有形成自身独特风格的内在诉求。标新立异的出发点不一定在于攒集名气、赚足眼球,也许在于对传统的突破与对一成不变的挑战。对创新的追求使这个时代产生了一种“叛逆文化”,即是不囿于传统的条规束缚,追求标新立异与别树一格。
(三)、大众化的消费市场成为外界因素。
当今商业化、大众化的市场趋势对各行各业都有着或深或浅的影响,文学领域也毫不例外。失去了大众也就意味着没有了市场,狭隘了自身的生存空间。为了适应大众化的阅读特点,新体诗的遣词造句更趋向口语化、市井化,抛却了唐诗宋词的艰涩玄深。诗歌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仅供给文人骚客舞文弄墨的贵族文学,而成为受众极广的草根文学。然而这种改变却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人们固有的诗歌审美价值取向,引起了人们的口诛笔伐。
阿泽点评:本文能够联系时事,结合现实,主要分析了当今时代的几种随潮流新出现的“文体”,这些文体形式各具特色,没有好坏之分,但有争议也有推崇,一方面它们打破了传统固有的文体样式与价值观,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又把当代文学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后,文章分三大段落列出其能发展与创新的原因所在,既有外界的刺激,又有内里的渴求,更有技术的革新与媒介的突破。当代文学可以说是商品经济社会下的产物,正如一句经典名言所说:没有需求和消费,就没有生产与出现。
注释:1、“梨花体”谐音“丽华体”,因女诗人赵丽华名字谐言而来,因其有些作品形式相对简明,又被有些网友戏称为“口语诗”。赵丽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兼任《诗选刊》社编辑部主任。
2、羊羔体,源于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的诗歌作品《徐帆》。这种直白的几近不像诗歌的诗体被网友称作“羊羔体”、是继“梨花体”之后又一“口水诗”的代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