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默工笔《农妇图(一)》

(2023-08-30 10:27:17)
标签:

收藏

徐墨

工笔人物

农妇图(一)

分类: 当代书画
徐默工笔《农妇图(一)》
这篇也被毙了,觉得挺奇怪,可能是有几个敏感词,删了试试。

收过不少徐默的,当时主要是看到了这批(这类他画的就这一批),觉得很当代有新意(镜框隔着玻璃拍不出效果),特别好玩,后来就没怎么收过,感觉徐默书法不行,当然主要是没有进步(画工笔书法不行问题不是太大,当代画工笔的,基本没有书法好的)。听说徐默最近被哪位“大藏家”包了,有人看好总是好事,关注一下吧。:)

最近多数玩收藏的喜欢工笔,可能是跟最近流行“宋元”有关(个人感觉主要是宋元基本人人都能“看懂”),聊画言必“宋元”,不然就是没水平,并且有人居然说没有“宋元”就不算“藏家”了(市场上能找到几件传承有序的“宋元”真东西?)。“宋元”当然好,但说到“宋元”就是最高,好像不一定客观吧。中国画一直被认为是“小道”,也就是说文人基本不画画的(包括书法家,当然有一些例外,但基本事实是这样的),现在留下的“宋元”基本也就是宫廷画家的东西(也称院体画),说得准确一点就是高级画匠的东西(不否认就画论画是好,但玩了几年书画的人居然也敢说能看懂“宋元”,这么容易就看懂,一点“敬畏精神”都没有,还是省省吧!:)。看到刘墨有篇东西,有这么一句,西方人把宋朝以后的绘画当成是中国绘画的“退步史”,但《南画十六观》的作者却把这六七百年的绘画史看作是中国文人寻求自我真性的历史。我认为客观地说中国绘画应该每朝每代都有它的辉煌历史,个人感觉“文人”进入绘画开始(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人),中国绘画就更有内涵(这个倾向从元开始,就宋元比个人还是喜欢元,元“写意性”强),“文人”开始画画了(先前文人画画是纯粹玩,并且极少,就是大文豪骨子里还是认为画画是小道,就是近现代的“大师们”都喜欢说自己书法第一,或者文第一,可见端倪),中国绘画也就不是小道了,特别是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写意画法(这与生宣出现有关),绘画讲究书法线条,出现了大写意,八大青藤应该是写意的高峰(这类个人认为基本还是没什么人能看懂),就工笔而言明朝陈老莲与宋元比也只会高(有朋友说工笔也有“写意性”,老莲的工笔好就好在他就讲究这个“写意性”),问题是明朝留下的东西多了(与宋元比,不太珍惜),并且赝品也是多数(据说当时就有上千人模仿陈老莲的画,个人认为博物馆藏的这一类也是赝品多数),当然还有国内外真正开始研究中国绘画史本身很晚,现在的观点又基本是洋人的,特别是洋人基本看不懂中国书法,更不要说是写意中国画了(中国知识分子看懂的都少,不然浙江画院院长孙永怎么会说“黄宾虹是个陷阱害了很多人”,他还说“老师陆俨少曾给我们讲过,黄宾虹的艺术就是一个垃圾桶”),说宋是顶峰也是有情可原。
 
画画的不管中外基本就是“画匠”(“画匠”当然谈不上是“大道”),美院就是培养“画匠”的地方(培养“画匠”不是没有意义,社会上各行各业需要这些“人才”,也有各类阶层玩各类“画匠”的东西,各需所求嘛)。潘天寿也许是想改变一下,提出了“诗书画印”(不甘心只培养“小道”的“画匠”),结果当然还是改变不了什么。这么说看上去问题很大,想通了就是这么一回事,画画基本是小道,想“大道”就只有文人业余才玩得出来(学院不排除有个别有天赋的),不用太担心,好在中国书画不是教出来的,这个文脉下来,总有那么几个有天赋的。孙永还有一句说得倒是大实话,“严格来讲,黄宾虹是业余画家,而非专业画家”(此君肯定以为专业画家好),黄宾虹是业余画家就对了,不然他哪会是“大师”呢!?:)

“五四”时是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现在又开始又变的越古越好。有一个事实很多人还是不能接受,就是”曲高和寡“,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好东西看懂的人就是少(“大道”的东西看懂的人会多?),比如好的写意画多数人会认为就是老年大学的水平,或者就是儿童画,就是宋元别以为就都能看懂,是“雅俗共赏”?没这么简单:)。不用说太远,就说大丰和老五,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没几个真看懂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